【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紅十字細說人道|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首引入外骨骼 助學生開啟人生之旅

發佈時間: 2024/10/30

香港紅十字會致力推廣共融社會,轄下的三所特殊學校為身體弱能及傷病學童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務,包括運用不同科技及器材,在復康路上協助學生踏出新一步。隨着科技日新月異,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於2022/23年度引入「外骨骼機械人」進行試驗計劃,是本港首間引入此器材的肢體傷殘兒童學校,為學生帶來嶄新的復康體驗,現時有十多名學生接受訓練。

Sick問識答|更年期性事不合傷夫妻情? 醫生拆解治療迷思+6招提升親密感

{{hket:ul-video id="11290"}}{{/hket:ul-video}}

感恩學生能「坐變企 企變行」

外骨骼機械人可為下肢較弱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撐,幫助他們站立、改善步姿及增加步行穩定性,透過訓練,有學生能「由坐變企、由企變行」;亦有學生運用外骨骼作訓練以維持身體機能,校長秦志偉亦分享道:

學校有一名女同學因基因突變,病情會令她漸漸失去站立能力,使用外骨骼雖無法助她康復,但可讓她訓練肌肉、減慢退化速度,為未來的治療帶來希望。

  • {{hket:inline-image name="pic1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0014A.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0015.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0016.jpeg"}}{{/hket:inline-image}}

新科技為肢體傷殘學童帶來曙光,然而一副外骨骼售價高達數十萬港元,尋常家庭難以負擔,學校於此便擔起關鍵角色,包括聯繫社會上的善長人翁和企業提供資源,並與供應商接洽引入、共同研究改良方法。秦校長回憶道:

有家長曾在台灣的展覽中知道有外骨骼,認為對子女十分有幫助,奈何外骨骼不單售價貴,當時亦未有引入香港的途徑。上年度校方首次引入外骨骼其實亦不容易,因市面上的外骨骼是為成人而設,未有適合兒童的大小,我們便與供應商商討,最後他們願意製作兒童版本引入香港。該家長得悉後十分開心,眼見子女在科技輔助下昂首前行,對子女未來的生活及發展亦充滿希望。

增強自信 訓練獨立生活

除了外骨骼,學校亦積極引入不同輔助行動裝置,例如企立式輪椅,目的是訓練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由本身需攙扶或照顧者協助才能做到的動作,變成透過器材輔助可獨立完成。秦校長說,輔助行動器材不單可提升學生日常生活的能力,更可讓他們建立自信心,對將來職涯有幫助,同時可減輕家人或照顧者的壓力,助學生建立自主、獨立的人生。秦校長亦喜見學生接受訓練後越來越開朗活潑,笑言:

有同學很喜歡『駕車』去不同角落,我們會提醒他們注意途人安全,否則有可能『停牌』。

秦校長表示,透過本地醫院、研究機構、業界等不遺餘力協助,香港在輔助科技應用中有很多新嘗試,不單在醫療層面,亦應用於生活層面,就如供應商為校方製作的兒童版外骨骼,幫助學童之餘亦令商業世界留意到不同群體的需求,從而推動研發、普及科技,造福社會上更多人士,實踐共融及人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