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大研究|每周耍太極2次 末期肺癌死亡風險大降逾6成 改善3大範疇提高存活率

發佈時間: 2024/05/07

【港大研究/太極/肺癌/癌症/運動】港大醫學院日前發布一項研究,指耍太極能夠有助提升晚期肺癌病人的存活率逾6成。研究團隊希望通過將太極納入治療計劃,為患者提供安全、經濟實惠和有效的治療方法,除了藥物治療外,可從心理和精神健康上減輕患者對於病情的焦慮和負擔,從而增強患者的整體健康。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感染乙流恐致肺炎?醫生拆解3類流感+傳播途徑

{{hket:ul-video id="10587"}}{{/hket:ul-video}}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的研究團隊4月25日公佈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太極和帶氧運動可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睡眠質素、心理健康、身體功能和生理節奏,提高病人一年內的存活率及減少疲勞。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

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2018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間,在香港三間公立醫院招募226名晚期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並隨機將他們分派至2個不同組別作比較。

太極組:每周耍太極兩次,為期連續16周。

帶氧運動組:每月做帶氧運動兩次,如跑步機步行、騎健身單車和阻力訓練等運動,為期連續16周。

每周耍太極兩次增存活率

研究結果顯示,兩種運動對於肺癌病人的身心均有顯著提升,而太極組的病人在睡眠質素、疲勞減輕和平衡能力方面較帶氧運動有更大成效。太極組的死亡風險較對照組顯著降低65%,顯示太極有可能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身心合一 全面改善身心健康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研究)竹村奈緒美博士解釋,太極是身心合一的運動,集合冥想和正念的特點,可全面地提升病人身心健康;有助患者應對心理壓力,減輕焦慮,從而提升整體生活質素及一年內的存活率。

 

肺癌是癌症「頭號殺手」

根據癌症基金會資料所示,肺癌為香港十大癌症的「頭號殺手」,致命率遠超於第二名大腸癌,當中男性發病率比較高。香港肺癌患者大多數是吸煙人士,而其他常見風險因素如人口老化、空氣污染和胸腔放射治療等,亦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因素。

  • {{hket:inline-image name="6cd8296f-571c-462e-9d19-58d950f07a3e.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f4db97e-a5a6-4d87-9246-c464401da11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03da785-b303-4ea3-87f0-90fc751e3cc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9b2eb16-d378-42a4-a5de-6dc2c6bb29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42575d0-ec21-4858-ae52-12614761ac2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a170862-c106-4238-8364-6d8aa4469f9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af76b01-c1d9-4d1a-9d44-4bf9376ecc7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4c3f5a4-d885-473d-bbbd-b1b6dfab405b.jpg"}}{{/hket:inline-image}}

基因突變成非吸煙患者病發原因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曾受訪表示,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約70%,而當中「肺腺癌」又佔「非小細胞肺癌」60至70%,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多。

李醫生表示,香港非吸煙患者所患的「肺腺癌」之中,約70%和基因突變有關,腫瘤生長較慢,患者年齡相對年輕,一般只有40、50歲,「有研究亦發現,亞洲的女性肺癌患者中,有60-80%為非吸煙人士,而且亦較年輕。大部分非吸煙女性所患的肺癌之中,主要就是『肺腺癌』。」

李醫生提醒,若年過40歲,不論是否吸煙者,也應多點留意自己身體發出的警號,有機會及早發現肺癌,早治療效果遠比遲治療理想。

預防方法

關於預防方法,腫瘤科醫生陸凱祖曾接受訪問指,不吸煙的人若因基因變異引發肺癌,難以預防。因此,定期做篩檢,儘早發現問題仍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在日常中避免接觸危險因素,例如自覺地戒煙、避免吸入二手煙,避免長期逗留空氣污染環境、吸入石棉等工業塵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