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年長人士大腸癌風險高 腸癌篩查要做足

發佈時間: 2024/04/10

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加上生活習慣不良,當年齡漸長,罹患癌症的風險便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亦相對提升。有專科醫生稱,年長人士對大腸癌的認知不足,同時疏於檢查,諱疾忌醫;當發現癌症時,大多已踏入晚期,嚴重影響晚年生活。近年,政府亦推行大腸癌篩查服務,醫生呼籲年長人士應積極參與,預防大腸癌。

發病年齡普遍約67歲
大腸癌患者發病年齡普遍約為67歲,其原因主要是長年累月的不良生活習慣所影響,包括喝酒、吸煙、經常進食紅肉或加工食物。大腸癌的病徵包括腸出血、大便出血、噁心等。港怡醫院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吳芷琳指,年長人士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其患癌機會可謂相當高。

吳芷琳醫生續指,年長人士抵抗力較弱,倘若不幸患癌,其治療效果,甚至存活率均遜於年輕人。如能儘早發現,對控制病情及痊癒的機會皆有正面影響。因此,吳芷琳醫生建議年長人士切勿拖延,從速接受大腸癌篩查。

腸鏡準確度高 有助釐清出血原因
大腸癌篩查有多種,包括大便隱血測試、大腸鏡檢查及乙狀結腸鏡檢查。吳芷琳醫生指出,大腸癌篩查主要目的是為患者偵查早期癌症,並同時減低發病率。現時,常用檢查方法為大腸鏡檢查,因其能直接查看患者的腸道是否出現瘜肉,並能即時切除及抽取樣本作病理化驗。

大便隱血測試則適用於年紀較輕或低風險的人士,透過化驗糞便樣本,得出患者大便是否帶血;此項測試的主要目的是作初步篩查,用作決定患者是否需後續接受大腸鏡檢查,並查明造成出血的原因。乙狀結腸鏡檢查與大腸鏡檢查原理相若,均透過內視鏡檢查,醫生會利用內視鏡查看患者大腸情況,範圍主要是大腸約一半部分,包括肛門、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下半部。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1684201498.jpg"}}{{/hket:inline-image}}

▲年長人士抵抗力較弱,如能儘早發現大腸癌,對控制病情及痊癒的機會皆有正面影響。

瘜肉不是癌症 卻是癌細胞前身
患者或會心生疑問,「究竟有瘜肉是否代表確診癌症?」吳芷琳醫生解釋,腸瘜肉可分為三大類,包括發炎型瘜肉、增生型瘜肉及腺瘤型瘜肉。當中的腺瘤型瘜肉是造成大腸癌的主要元凶,超過95%的大腸癌屬於腺體癌。不過,瘜肉發展成癌症的時間可歷時十年或以上,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惡化,患者毋須過份擔心。只要適時進行大腸鏡檢查,將大腸瘜肉切除,自然能解除癌症風險。

五年一檢以策安全
吳芷琳醫生建議,「大腸癌好發於60多歲的人士,他們有必要進行全面的大腸癌篩查,而且政府亦專為50歲至75歲的人士提供大腸癌篩查服務,請務必把握機會,保障自己的健康。」至於檢查年期,吳芷琳醫生建議,「如市民於首次檢查後,大腸健康情況良好,可於八至十年後再次覆檢。可是,大腸情況未如理想的患者,如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瘜肉或其他炎症,則建議五年一檢。」

由於檢查帶有風險,同時亦需經由臨床評估,吳芷琳醫生建議市民需先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採用適合自己的檢查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DrNgTszLamLindywithbackground.jpg"}}{{/hket:inline-image}}

港怡醫院腸胃肝臟科顧問醫生吳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