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癌症/肥胖/超重/脂肪/衞生署】大腸癌是本港第2位最常見的癌症,根據衞生署刊物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本港錄得2,270宗大腸癌死亡個案;大腸癌新增病例的數目由2012至2021年短短10年內,由4,563宗升至5,899宗,急增近30%。報告又指出,肥胖和超重等因素似乎與大腸癌息息相關,因此呼籲大眾減低體內積聚過多脂肪,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及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90後港男入行禮儀師處理逾200場喪事見盡生死 難忘大學生輕生亡喪禮極催淚
{{hket:ul-video id="10255"}}{{/hket:ul-video}}
衞生署《非傳染病直擊》3月號指出,過去10年,大腸癌對本港造成的疾病負擔日益沉重。於2012年至2021年期間,大腸癌新增病例的數目(粗發病率)由4,563宗(每10萬名人口有63.8宗)上升至5,899宗(每10萬名人口有79.6宗)。在2021年,大腸癌是第二常見的癌症,佔所有新增癌症個案的15.3 % , 超過9成患者是50歲或以上,而男性和女性確診年齡中位數均為68歲。
肥胖與大腸癌關係
引用多項流行病學研究,衞生署指肥胖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肥胖人士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高出31% 。中央肥胖更會令風險增加42% ( 患上結腸癌和直腸癌的風險分別增加53%和20% ),更不幸的是,本港大腸癌病人中,逾半大腸癌(51.3%)病例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即癌細胞已擴散至鄰近淋巴結(第三期:26.9%),或進一步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第四期:24.4%)。
呼籲大眾定期身體檢查
要減低患上大腸癌風險,衞生署呼籲市民應奉行健康生活模式。 有研究指出健康生活模式可使大腸癌風險下降多達48 % ,尤其要進行定期檢查。
- 保持健康體重
- 均衡飲食,包括每日進食最少五份蔬 果
- 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類
- 多做體能活動
- 避免飲酒
- 不要吸煙
- 定期檢查
初期沒有明顯病徵 留意大便變化
本港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房嘉略也曾接受訪問,指出早期大腸癌算是沒有任何明顯病徵,不過隨著腫瘤開始增長,大腸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徵狀,當中最明顯是大便習慣出現改變,他提醒如果情況持續1個月以上,就應盡快求醫檢查︰
- {{hket:inline-image name="85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png"}}{{/hket:inline-image}}
-
-
椎間盤突出 脊椎狹窄症 損活動能力 腰椎受傷 延誤治療恐難走路 |
|
-
慢性發炎|慢性發炎是百病之源! 6大不良習慣恐加劇炎症 營養師推薦5類抗發炎食物 |
|
-
荃灣如心酒店奪命車禍丨的士疑失控撞斃菲籍男遊客 80歲司機報稱頭暈涉危駕致他人死亡被捕 |
|
-
黑雨襲港|黑雨西營盤站出口水浸 目擊者稱曱甴群隨水湧出 爬上女途人頭頂 |
|
-
長壽秘訣|10大名醫公開早晚養生法 一致推薦這黃金睡眠時段 早餐吃1類食物養出好體質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椎間盤突出 脊椎狹窄症 損活動能力 腰椎受傷 延誤治療恐難走路
|
-
慢性發炎|慢性發炎是百病之源! 6大不良習慣恐加劇炎症 營養師推薦5類抗發炎食物
|
-
荃灣如心酒店奪命車禍丨的士疑失控撞斃菲籍男遊客 80歲司機報稱頭暈涉危駕致他人死亡被捕
|
-
黑雨襲港|黑雨西營盤站出口水浸 目擊者稱曱甴群隨水湧出 爬上女途人頭頂
|
-
長壽秘訣|10大名醫公開早晚養生法 一致推薦這黃金睡眠時段 早餐吃1類食物養出好體質
|
-
明星健康|疑遭公司施暴致全面停工 一線女星再斥被騙走200萬提出解約宣戰:我會被熬死
|
-
基孔肯雅熱丨基孔肯雅熱本港現首宗輸入個案 佛山曝光患者相 全身出疹、發高燒、關節劇痛或引嚴重併發症
|
-
立即登記!免費獲取「余仁生腦轉快」 每日2粒保持腦力
|
大腸癌警號丨死亡個案前年增至2270宗 本港大腸癌新症10年增30% 衞生署揭1關鍵原因增風險
大腸癌警號丨死亡個案前年增至2270宗 本港大腸癌新症10年增30% 衞生署揭1關鍵原因增風險
【大腸癌/癌症/肥胖/超重/脂肪/衞生署】大腸癌是本港第2位最常見的癌症,根據衞生署刊物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本港錄得2,270宗大腸癌死亡個案;大腸癌新增病例的數目由2012至2021年短短10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721692%2F%E5%A4%A7%E8%85%B8%E7%99%8C%E8%AD%A6%E8%99%9F%E4%B8%A8%E6%AD%BB%E4%BA%A1%E5%80%8B%E6%A1%88%E5%89%8D%E5%B9%B4%E5%A2%9E%E8%87%B32270%E5%AE%97%E3%80%80%E6%9C%AC%E6%B8%AF%E5%A4%A7%E8%85%B8%E7%99%8C%E6%96%B0%E7%97%8710%E5%B9%B4%E5%A2%9E30%25%E3%80%80%E8%A1%9E%E7%94%9F%E7%BD%B2%E6%8F%AD1%E9%97%9C%E9%8D%B5%E5%8E%9F%E5%9B%A0%E5%A2%9E%E9%A2%A8%E9%9A%AA
https://skypost.hk/article/3721692/大腸癌警號-死亡個案前年增至2270宗-本港大腸癌新症10年增30-衞生署揭1關鍵原因增風險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720000/3721692/cancer003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720000/3721692/
健康
腫瘤及癌症
514
3721692
514
514003003
健康 腫瘤及癌症
健康問題,癌症,衞生署,大腸癌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癌症,實體詞,香港政府及法定機構,衞生署,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大腸癌
大腸癌 衞生署 風險 癌症 脂肪 病例 生活 傳染病 身體 個案 生死 大學 3月號 喪事 患者 喪禮 新症 關鍵 原因 增風險 男性 癌細胞 人口 數目 禮儀師 直腸癌 市民 模式 女性 年齡
2024-03-11
大腸癌警號-死亡個案前年增至2270宗-本港大腸癌新症10年增30-衞生署揭1關鍵原因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