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猝死危機|早上曾現一徵兆 港女返工路上倒地昏迷 急救時心臟停逾20次靠AED救命 

發佈時間: 2023/12/01

心臟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曾經歷心臟停頓(OHCA)的阿賢,病發前有打拳習慣,心臟亦無任何不適,某日上班路上卻突然昏迷倒地,送院搶救後經歷逾20次心臟停頓險些喪命,幸而透過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救援,驚險救回一命。她事後接受檢查,發現自己患有罕見遺傳性心臟病疾病,通過治療後病情已獲控制。遺傳性心律基金會指出,患者一旦出現心臟停頓,黃金拯救時間僅5分鐘,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便會下降7至10%,籲提高AED可用率,患者提高存活率。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抑鬱症時好時壞難痊癒?醫生教6招減復發改善情緒

{{hket:ul-video id="9644"}}{{/hket:ul-video}}

返工路上突倒地昏迷 心臟停頓逾20次險死

曾因心臟停頓命危的阿賢昨日(11月30日)於發佈會上憶述,事發當日她正於上班路上,期間欲接聽電話,卻突然倒地不醒人事;同事經過見狀報警,隨即將她緊急送院。搶救期間,阿賢情況極為不穩,曾一整日處於危急狀態,心臟停頓超過20次,靠AED多次擊活救命。醫院當時亦致電家人,告知要隨時做好心理準備;幸而經搶救後,阿賢最終幸運救回一命。

病情穩定後,她進行檢查時發現原來患有遺傳性心律病(SADS)中一種較為罕見的「長QT綜合症」,而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了治療其他病,曾服食了誘發心律不正的藥物,料因此導致心臟出現停頓。

阿賢透露,病發前心臟從未出現問題,一直都有打拳習慣,直到病發前一日仍毫無預兆,惟事發當日早上出現過少見的抽筋情況。醫生事後表示,該症狀是由於病情誘發體內鉀不平衡,才引發抽筋;事後她經治療後病情已獲控制,其家人亦進行檢查,部分人亦被確診患有同種疾病,可幸風險不高。她呼籲大眾如發現家族成員患有遺傳性心律病,應該及早進行診斷,了解自己情況、預防心臟停頓發生。

  • {{hket:inline-image name="0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回想驚險一幕,她感概表示:「不敢想像如果這20次是發生在家中而身邊沒人替我使用 AED,我今天可能沒法坐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她鼓勵大眾要學做心肺復甦法(CPR)及用AED,同時亦希望大眾可以關心屋苑和社區AED所在位置,為身邊人多添一份保障。

40歲以下人士個案上升 料受長新冠影響

遺傳性心律基金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究團隊,聯同香港消防處展開「40歲或以下人士院外心臟停頓(OHCA)存活率」研究,研究團隊以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間,全港近3萬宗心臟停頓個案為基礎,針對 40歲或以下人士的情況、發生地點以及公眾對CPR和AED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其中29,985宗心臟停頓個案中,約4.65%(約1,395宗)個案為40歲或以下人士,平均每月有34名年輕人士出現心臟停頓,當中年輕男性個案較同齡女性多出一倍,相較2017年至2020年中同類型研究上升。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副系主任及教授符少娥教授指出,有大量文獻證實,新冠病毒流行後,心臟停頓死亡率顯注提高,相信是感染新冠康復後,所誘發的長新冠所導致;加上新冠期間受居家隔離等因素影響,導致40歲或以下人士心臟停頓死亡率上升:「是次研究發現接近一半的年輕個案主要在家中發生,平均每星期3宗案例在家中發生。」此外今次研究亦發現,40歲或以下年輕個案抵院存活率僅爲9.3%,其中不足40%個案在抵院前曾接受CPR急救,而曾接受AED急救的更不足10%。

過往市民一般認為心臟停頓個案多發生於公眾地方,例如球場等,惟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徐幻博士表示,約42%年輕個案於家中發病、約31%發生於公共場所、12%於街上、5%送院途中;惟全港年輕個案發病後的急救比例、施以CPR和AED相較全球多個地區低。

他強調指,感染新冠不止會影響呼吸系統,更會對心血管方面造成影響,這些對於心臟停頓皆屬長期性傷害,不少患者感染新冠後所引起的影響,如今才慢慢呈現;因此現時雖已宣佈疫情結束,但其他問題恐怕才剛開始。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醫生籲三大重點 盼可提高存活率 

遺傳性心律基金會顧問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粤中醫生指出,本港CPR及AED公眾普及程度,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或地區,以設置AED為例,深圳放置AED數量,與人口比例為1:405;而香港AED與人口比例則只有1:1,498,遠低於深圳地區。

蕭醫生提出3大重點,盼可長遠降低心臟停頓死亡率,包括將急救教育普及化和多元化,將急救訓練教育推廣至小學,從小培養大眾對急救知識的認知;關注住宅屋苑的AED添置情況,讓更多有需要人士可受惠;引進科技,提升患者獲救機會,鼓勵善用更多創新科技及大數據協助公眾施行急救。

心律會:多加留意了解心臟預警訊號

造成心臟停頓成因良多,表面上健康而又未經診斷的年輕人,亦有可能因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SADS)等成因突然猝死,心律會呼籲民眾應多留意心臟警號及了解家族病歷,遇到任何心臟預警訊號,應盡快尋求心臟專科醫生協助。

心律會亦有設置「SADS 心臟專科門診」資助計劃及「SADS 基因檢測」資助計劃,幫助SADS有關或因不明原因心臟猝死者的直屬家庭成員,進行首次心臟科專科臨床檢查和有關 SADS 基因檢測,藉此鼓勵家屬盡早進行檢測,從而减少因 SADS 而不幸猝死的個案。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