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早期肺癌治療欠資助 議員籲加快入藥 制訂長遠治療策略

發佈時間: 2023/10/29

肺癌每年奪去近4,000人性命,為本港頭號癌症殺手。有議員、醫生及病友組織表示,及早為早期肺癌制訂長遠的治療策略,加快引入及資助新藥,將有助提升患者整體存活率,不但有助減低醫療負擔,亦可解患者及其家人「有藥無錢食」的困境。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引述身邊個案指,認識同樣患有晚期肺癌的患者,一位每月花費近十萬接受標靶治療,即使本身積蓄上可以支持一段時間,亦需為籌措治療費而苦惱;另一位基層患者同樣獲醫生建議使用標靶藥,惟治療費用高昂,結果因不欲增加家庭壓力而放棄治療,令人心痛。

調查:所有患者均憂慮藥費壓力

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先生亦引述該會進行的一項肺癌患者調查表示,「有藥無得食、有藥無錢食」的情況確實存在,近八成病友曾獲處方自費藥物,當中所有人均對藥費感到擔憂。近四分三病友花費超過一半積蓄治療癌症,近半曾經因為藥費問題而無法採用首選藥物,逾四成因此需要向他人,包括家人、朋友、財務公司等借錢用藥。所有病友都認為藥費為他們帶來精神壓力,因此希望政府能夠加快引入及資助新型藥物。

陳穎欣議員亦指,現時治療早期肺癌的藥物不被納入「安全網」,令有經濟壓力的患者未能負擔藥費支出,使他們未能接受最有效的治療;反觀晚期肺癌已有達12種藥物,包括免疫或標靶治療,供患者透過不同渠道申請資助,政府顯然對早期肺癌病人支援明顯不足。

早期肺癌輔助性治療有效增患者存活率

臨床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表示,雖然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但仍有約三成患者於早期確診。早期確診的肺癌患者一般在醫生了解腫瘤基因特性並作出針對性治療,療效理想,亦能減低復發率。針對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非小細胞肺癌,一線以手術切除腫瘤後,研究指術後接受標靶治療有效減低早期肺癌的復發率,存活期較沒有輔助治療增加一倍以上,故已獲國際指引建議選用。若證實肺癌並未帶有EGFR基因突變或PD-L1 ≥1%,病人則可採用免疫治療作治療選項,以減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葛珮帆議員表示,早有國際研究顯示,若能盡早在早期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身上,使用標靶治療,復發率可以大大降低逾七成,神經系統相關癌症復發率及死亡率更可降低76%,對患者、家屬及社會均有極大益處,希望政府能積極推動早期肺癌的診治政策,長遠減少晚期肺癌個案,減輕醫療負擔。

陳偉傑先生亦指出肺癌篩檢的重要性,該會早前安排兩次低劑量電腦掃描的肺癌篩檢計劃,並因而發現數位早期肺癌個案,反映篩檢有其成效。若政府能提供早期肺癌篩查資助,達致「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相信將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存活率,對患者、家屬、醫療系統均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