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Beautiful Life|體重減極不跌 3招打破體重停滯期 休息兩周減多1.5倍

發佈時間: 2023/10/27

不少人減肥時都會遇上停滯期,台灣減重醫生蕭捷健分享指,遇上停滯期時不妨嘗試減重兩周、休息兩周,或可藉此打破停滯期,同時減去1.5倍的體重。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新手爸難兼顧工作與家庭 醫生拆解3大難題+1招增湊B信心

{{hket:ul-video id="9405"}}{{/hket:ul-video}}

休息2周有助打破體重停滯期

台灣減重醫生蕭捷健在Facebook專頁指,以下3大貼士有助打破減肥期間的體重停滯期: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3-04.jpg"}}{{/hket:inline-image}}

當中,他指出有研究發現「減重2周、休息2周」的減肥法,比一直減肥不休息,更能多減1.5倍的體重,而且復胖率亦較低。他分享一名求診者的經歷指,玲小姐的本來體重為92公斤(約202.8磅),目標是減去20公斤(約44磅),但當她努力減至82公斤(約180.7磅)時就遇上停滯期。無論如何努力節食,甚至斷食,都無法打破停滯期。醫生其後建議她先休息2周,期間保持均衡飲食,每天吃到維持體重熱量約1800Kcal即可,結果她兩周後複診,發現體重已順利下降,不知不覺打破停滯期。

「減重兩周、休息兩周」復胖率較低

蕭捷健醫生解釋,減肥出現停滯期主要是因為基礎代謝率隨著體重減輕而變慢,身體進入了代謝適應期。他引述2018年在科學期刊《Nature》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受試者被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連續進行4個月(共16周)的飲食限制,吃每日總消耗熱量(TDEE)的三分之二;而第二組以「飲食限制兩周、休息兩周」進行測試,飲食限制期間攝取每日總消耗熱量(TDEE)的三分之二,休息期間則依照每日總消耗熱量(TDEE)進食,並維持熱量平衡。結果發現第一組成功減去約11公斤(約24.2磅)的體重,第二組卻減去約16公斤(約35.2磅),成效比第一組好近1.5倍。

隨後追蹤結果發現,雖然兩組人都有體重回升跡象,但第二組平均只復胖3.5公斤(約7.7磅),而第一組則平均復胖7公斤(約15.4磅),可見「減重兩周、休息兩周」的方法亦有較低的復胖率。醫生表示,這研究意味著減肥者在減去部分體重後,先稍事休息,維持正常飲食和運動,讓身體適應變化;之後再努力減重,再休息,有助改變身體認知的體重設定點。針對體重設定點,醫生建議可以參考碳循環,利用高碳日來提升身體代謝率,有效降低體重設定點後就不會輕易復胖。

內容獲「減重醫師 蕭捷健」授權刊登。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