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與母疏離父突病逝 港女崩潰為見亡父圖輕生 克服2種情緒病長大後遵教誨助人

發佈時間: 2023/09/28

失去至親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階段,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順利過渡。一名20多歲的女生自幼與父親感情深厚,相反與母親比較疏離,更曾遭母親家人狠批為「雜種」,但母親當時沒出面維護。隨著父親兩年前病逝,她始終無法從哀傷中走出來,更曾企圖輕生,只為再見父親一面,最終證實患上抑鬱症及延長性哀傷疾患。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新手爸照顧初生B難適應?醫生分享1個貼士紓壓+解抑鬱

{{hket:ul-video id="9207"}}{{/hket:ul-video}}

父親屢遭母親家人看輕

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向《晴報》講到上述個案,該名女生自從父親於兩年前因心臟病逝世後便深受情緒困擾。當她20多歲前來求醫時,一進到診症室後即淚如雨下,表示自父親病逝後,

「我的世界就崩潰了!」

女生憶述指,自幼父親十分疼惜她,經常陪伴、與她玩耍;每當她遇上不快,都會與父親詳談,並能從中獲得認同及豐富的情感交流。

相反,她與母親的關係則相對生疏,因為母親是一位專業人士,是一位事業女強人,工作繁忙導致兩母女少相處,養兒的重任就落在父親身上。不過,母親的家人對此並不尊重,甚至曾在女生面前指其父「無用、無出息」,更狠批女生:

「雜種!你是一個沒出息的男人所生出來的女兒!」

然而,母親並沒有出來維護自己丈夫或女兒,而且與丈夫經常吵架。因此,女生當時覺得全世界都對她不好,只有父親是最安全、最能依靠的人,只有父親才是她人生的全部。

父親生前教誨成生存動力

女生在童年時,總是憧憬長大後可以和父親一起創造更多回憶;然而,一切自父親兩年前病逝後好夢成空。她表示當時「整個世界就像崩塌了一樣」,過去的憧憬再沒可能發生,她的人生頓失目標。

由於她始終無法接受父親病逝,因此經常興起輕生念頭,只為再見父親一面,晚上亦經常失眠,腦海中總是怪責自己沒有盡最大努力照顧父親。女生最終被診斷出患有抑鬱症及延長性哀傷疾患(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需要接受藥物及特定的心理治療「延長性哀傷治療」(Prololnges Grief Treatment)去處理其病情。

經近1年半治療後,女生的抑鬱症狀已有好轉,對父親的離世亦已開始釋懷,自責想法稍減,慢慢可重投日常生活。她同時亦把對父親的思念,轉化成能夠藏在心內的情感,可時刻放在心上,但不會痛不欲生。當中她最念念不忘的是父親一個教誨:

「要樂於助人,心地善良,切忌自私自利。」

這教誨亦成為她生活的動力,後來更成為一間社福機構的行政主任,利用自己的角色去幫助其他弱勢社群。她透過實際行動將哀傷化為動力,決定用自己的人生,活出父親對她的教導,在心內及生活上延續對父親的愛。

喪親一年症狀持續恐患PGD

沈君豪醫生表示,延長性哀傷疾患最容易發生在至親驟逝或非自然死亡的情況下。對於診斷的準則,如成年人在喪親一年後、兒童或青少年在喪親6個月後,兩者在接受診斷前最後一個月仍每天出現至少以下3種症狀,則有機會患上延長性哀傷疾患: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9.jpg"}}{{/hket:inline-image}}

此外,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 把死者物品擺放在生前相同位置
  • 難以想起與死者的美好回憶
  • 很難信任他人
  • 依賴煙草、酒精等
  • 現輕生念頭  

如發現親人持續出現上述症狀及情況,沈君豪醫生建議應盡快帶同親人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經歷親人離世,自身少不免會意志消沉。不過,沈君豪醫生強調死亡無法阻礙與親人情感上的連繫,因此他建議以下一些方法有助處理自身哀傷:

  • 有人或會選擇不出席喪禮,但其實哀悼儀式有助適應別離
  • 把未有機會說的話「告訴」逝者(可以直接說出或寫信、畫畫等),跟他/她道別,並送上最後的祝福
  • 跟自己信任的人分享哀傷
  • 以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抒發情感
  • 學習珍惜跟親友相處的時間
  • 繼續跟至親保持心靈上的聯繫,記著即使肉身上離別,但情感連結以及彼此關係永遠不會改變;可透過翻閱相片、掃墓等活動感受與至親的連結
  • 以逝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去繼續人生旅程
  • 逐漸回復生活規律
  • 學習新的技能或發掘興趣來適應新的角色
  • 放開自己,結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子

{{hket:inline-image name="000.jpeg"}}{{/hket:inline-image}}

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榮譽臨床副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榮譽臨床副教授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吳梓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