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腎臟移植|前線消防員體能變差 患腎衰竭要「洗血」轉後勤 換腎後重生:幸有能力照顧癌妻

發佈時間: 2023/07/24

糖尿病、高血壓、紅斑狼瘡等,都會導致慢性腎衰竭。一旦患上腎衰竭,恐會大大影響日後生活。現時腎衰竭患者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透析治療及腎臟移植,惟透析治療非常費時和長遠,器官捐贈又未算普及,腎衰竭患者往往耗時多年才能獲得治療及痊癒。醫院管理局近日邀請到2位腎臟移植受贈者分享故事,分別為現年63歲的李耀華和48歲的陳嘉敏,二人約10年前發現身體狀態開始異常變差,經檢查後確診末期腎衰竭。所幸經多年透析治療後,終等到換腎機會,獲得二次人生。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跳水受傷闖亞運夢碎 冼凱忻轉跑道行醫「黑房睇片」 為病人守門研判病情:不容睇漏

{{hket:ul-video id="8741"}}{{/hket:ul-video}}

前線消防員發現體能變差

現年63歲的李耀華原本是前線消防員,30多年前就得悉患先天性多囊性腎病,當時醫生亦告知其腎臟會於約40至50歲開始衰退,所以他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生活和飲食健康。直至10多年前,他一如以往外出做運動,卻發現體能變得越來越差。他憶述:

「每年消防局都有體能測試,以前我可以用23分鐘跑5公里,但1年後卻需32分鐘才能跑完5公里,並出現氣喘問題。所以那一次完成體能測試後,我就向上司坦白病情,表示自己擔心再上前線後,反而會因為體能問題而影響救援,故此決定申請由前線轉到後勤。」

約1年後,李耀華就收到醫生通知,需要接受透析治療。他當時充滿不安感,但很快接受了,因為早有心理準備,亦知道透析治療雖然過程非常漫長,但確實能紓緩症狀,對自己未來有機會痊癒感到樂觀。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換腎手術獲二次人生

他持續接受居家血液透析,終在約4年前收到醫院通知,可以接受由遺體捐贈的腎臟移植手術。他憶述:

「當時正在家中洗血(血液透析),大約凌晨3點突然收到醫院電話,護士跟我說有個大愛者願意捐出腎臟,讓我有機會進行腎臟移植手術。當時心情震驚又開心,眼望著在旁邊的太太,不停地說接受移植。」

李耀華於隔天早上8時到達醫院,準備進行腎臟移植手術。他表示,手術長達幾乎一整天,由早上到達醫院,到完成手術幾乎已是凌晨時分;隨後住院觀察1天後,第2天就可出院並回復以往的正常生活。他形容自己重獲新生,因為進行移植手術時已經58歲,接近退休年齡,故此在手術後就向消防局申請提早退休,轉以用兼職身分重投消防後勤工作,繼續服務社會,

「『重獲人生』後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首先兼職工作讓自己有更多空閒時間陪太太,不再需要像以往前線工作般隨時候命。多了空閒時間也就讓我能與太太周遊列國和做其他喜歡的事,而其中一個成就就是今年完成我人生第一個10公里馬拉松,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另外,其實疫情期間我太太患上第3期癌症,需進行多達8個療程,所幸我已康復並有能力照顧她,所以非常感激醫院和捐贈者,讓我們能獲得二次人生。」

體重飆升揭患急性腎衰竭

現年48歲的陳嘉敏原本是前線護士,本身患有紅斑狼瘡症,一直依靠藥物控制;但2009年時發現體重突然飆升,手腳亦變得肥腫,開始察覺身體出現問題,故馬上求醫。她指出,當時獲醫生告知有需要馬上住院接受詳細檢查,而檢查後亦確定患上腎臟相關疾病,2日後病情急轉直下變成急性腎衰竭。她說:

「當時其實事出突然,我都未有機會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告知屬於急性腎衰竭。及後有做過一系列的治療手段,但都無法扭轉病症,所以醫院馬上為我安排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當時我要每星期抽3天到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期間又因為要等待在手臂上做洗血用的管道,所以都有段長時間沒有上班。」

約1年後,她獲通知可安排進行居家血液透析,能夠重回職場;可是因為手臂上有著動靜脈廔管,不便於進行前線護士工作,與上司討論後決定轉投培訓工作,培育新人。持續進行透析治療,直至6年前有天晚上獲醫院通知,隔天可以接受腎臟移植手術;隔天早上她到達醫院,順利進行腎臟移植手術,及後也康復良好。

她透露,當時從手術康復過來後,很快就重投護士培訓工作,一路上很感激上司和各位同事的陪伴和鼓勵。而最近她離開了工作崗位,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年長母親,她表示:

「首先好慶幸有換腎的機會,讓我能夠獲得重生。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也許我現時仍然需要接受居家血液透析,每日等待換腎,也無法安然辭職去陪伴及照顧家人。」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糖尿病、高血壓等可致慢性腎衰竭

醫管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醫生在分享會中解釋,慢性腎衰竭的成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小球炎(如紅斑狼瘡腎炎)、遺傳性疾病(如多囊性腎病)及腎結石等其他原因;當病人確診慢性腎衰竭後,會逐漸演變性末期腎衰竭。而末期腎衰竭主要有2大治療方法,包括透析治療(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和腎臟移植。

九龍西醫院聯網腎科顧問護師李淑恒女士補充指,如果腎衰竭沒有得到治療,患者容易中尿毒,繼而有死亡風險;而透析治療能夠改善尿毒症狀,有效延續患者生命,

「正進行透析治療的患者如要達到理想效果,除了要小心處理透析程序,也要注意飲食及遵從藥物使用指示。過程非常漫長,但它能延續患者生命以等待腎臟移植的機會,期間身體和心靈也會承受巨大壓力。」

2,433名病人正等候腎臟移植

雷醫生指出,透析治療一般都需要長期進行,除了影響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外,也會影響病人的身心理狀態,故此腎臟移植是現時最佳的治療方案;病人接受移植、順利康復後,腎功能回復至正常水平,毋須再依賴透析治療,大大提升生活質素。現時腎臟移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術後一年的受贈者存活率達98%。

他續指,本港截至今年3月有2,433名末期腎病病人正等候腎臟移植,而正接受透析治療的病人的平均等候時間為5.75年,

「相比起其他國家,本港遺體器官捐贈者數目每百萬人只有約5人,然而西班牙有接近41人、英國有接近20人。可見本港在器官捐贈風氣上還未成熟,仍然有進步空間。」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jpg"}}{{/hket:inline-image}}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