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治療」助延存活期 膀胱癌年奪200命 確診趨上升

發佈時間: 2023/05/23

「維持治療」助延存活期 膀胱癌年奪200命 確診趨上升

相比起肺癌、乳癌等,膀胱癌「知名度」不高,惟香港每年有200名患者死亡,死亡率高達5成,且近年確診人數呈上升趨勢。

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表示,早期膀胱癌的症狀易與其他泌尿疾病混淆,導致延誤診斷,而目前的治療方法不但成效不高,患者於切除膀胱後需佩戴尿袋,亦影響生活質素,但特定PD-L1抑制劑免疫治療料有助扭轉局面,患者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延至最多逾2年。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解釋,膀胱是猶如氣球的中空囊狀器官,負責收集和儲存尿液,位於盤腔內恥骨後,當其內膜細胞組織出現病變,便會引致膀胱癌。大部分膀胱腫瘤像小蘑菇,最先在膀胱內膜表層出現,又稱乳頭狀腫瘤,隨着時間會擴散到膀胱肌肉壁及身體其他部位;逾80%患者為65歲或以上長者。

吸煙為膀胱癌最大風險因素

膀胱癌與其他癌症一樣有分期數,潘明駿說,0至1期即癌細胞位於原位、在膀胱壁附近小範圍或進入膀胱壁附近組織生長,復發率達30%至50%;2期則擴展至膀胱壁下面的肌肉;到了3期已穿越膀胱肌肉層,甚至進入脂肪層;達4期即癌細胞已經直入前列腺、陰道或其他骨盆附近的組織。

他指,吸煙是膀胱癌最大風險因素,吸煙人士患膀胱癌機會較非吸煙者高2至3倍;男性患者亦較女性多約3倍。症狀方面,血尿即尿液呈粉紅色、鮮紅色或深褐色,是判斷是否患上膀胱癌的主要指標,惟有些血尿顏色與正常尿液無異,為隱性血尿,患者需化驗才得知。而早期膀胱癌可能沒有痛楚,尿頻、排尿時感灼熱等症狀更與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結石等症狀相似,令患者易混淆,致延誤診斷。

早期或無痛楚 易與其他病混淆

潘建議市民若懷疑患膀胱癌,可入院進行膀胱內視鏡與活組織切片、靜脈尿路造影術等檢查。若不幸確診,醫生會以膀胱內視鏡為早期患者切除癌細胞,再將抗癌藥物灌入膀胱及用卡介苗免疫治療;晚期的治療方案則有膀胱切除手術、放射治療、化療等,惟切除膀胱後,患者需佩戴尿袋,嚴重影響生活質素;放射治療亦僅限局部使用,整體療效欠佳;化療則副作用多和效果不持續,患者甚或對化療藥產生抗藥性,約1年便身亡。

潘稱,近年醫學界引入「維持治療」,而常用於膀胱癌的維持治療是免疫治療,即透過強化免疫系統,增加其毒殺癌細胞的能力,不易傷身。其中靜脈注射特定PD-L1抑制劑,能中斷癌細胞的PD-L1與T細胞的PD-L1結合,讓T細胞恢復對癌細胞的攻擊力,且可助身體識別健康和不健康細胞,減少對健康細胞的破壞。

潘明駿引述研究指,若患者接受至少4次一綫化療後,經評估腫瘤無惡化,且肝腎功能充足,採用特定PD-L1抑制劑作一綫維持治療,將比等待接受其他二綫治療更有效延長壽命及暫緩病情惡化,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延長9個月至23.8個月,即近2年,死亡風險降低約24%;PD-L1陽性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可增至31個月,死亡風險則降低約31%。

記者︰梁薾心

美術:顏玉玲

「維持治療」助延存活期 膀胱癌年奪200命 確診趨上升

潘明駿(資料圖片)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