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皮膚護理|女士經前易長瘡 中醫拆解8類暗瘡症狀 暗瘡形態+生長位置揭失衡警號|附5大穴位促進代謝

發佈時間: 2023/05/13

都市人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失衡及女士月經前等,均會導致暗瘡形成。有台灣中醫診所近日拆解了8大類型暗瘡的症狀,包括3類女士經前會出現的臉部暗瘡,並表示透過觀察暗瘡不同的生長位置,可以反映身體甚麼臟腑出現失衡情況。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低頭族」易肩緊膊痛又寒背?黃佩霞教7組瑜伽動作KO肩頸痛

{{hket:ul-video id="8161"}}{{/hket:ul-video}}

暗瘡位置揭示體內失衡

據台灣六福堂中醫診所在Facebook發文表示,中醫過去稱呼暗瘡為「痤瘡」,其主要病位在肺,而肺負責調節體內體液的流動,分佈及排洩。當肺功能不好而影響腸道功能,身體因為無法吸收食物營養而減慢代謝,而造成體內廢物、毒素、濕氣囤積,形成濕熱,導致暗瘡出現,當中有以下5種暗瘡生長證型,代表5種身體失衡的情況︰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6804674-1ae1-4334-af0b-82c59e64989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e6ac1cd-2698-4ba4-a84b-2769ff7cc668.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951c793-ccf6-4b54-bf04-b75bbbb8e336.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f1d8076-c1e7-4457-8f59-ed3df49e751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ca53ac9-18bb-4d49-9433-650b0150d1cd.jpeg"}}{{/hket:inline-image}}

1. 肺熱 (較容易抑鬱,或工作環境通風度不佳者)

  • 暗瘡形態及分佈:常見於粉刺散佈在眉間,可擠出白粉色油狀物質。
  • 症狀:常伴有口鼻乾燥、大便乾、小便黃。
  • 建議:多進行有氧運動,多喝水,少吃辛辣及油炸、甜膩食物。

2. 胃熱 (飲食不節者、飲食重口味者)

  • 暗瘡形態及分佈:毛囊性丘疹散佈在臉上,可擠出白粉色油狀物質。鼻翼、嘴巴周圍症狀明顯、臉部出油多。
  • 症狀:食量大、口臭、口乾、喜歡喝冷飲及便秘。
  • 建議:多喝水,避免過度食用油炸、辛辣、甜膩食物。

3. 血熱(情志內傷者、較容易抑鬱者)

  • 暗瘡形態及分佈:臉頰出現潮紅色丘疹,口鼻周圍和兩眉間症狀明顯,遇熱或情緒激動時臉部潮紅
  • 症狀:月經前後暗瘡增多、小便少且黃、大便乾。
  • 建議:飲食盡量清淡,避免高油脂、高熱量及高蛋白飲食,不要熬夜。

4. 毒熱 (內分泌紊亂、飲食複雜、長期便秘,或好煙酒者)

  • 暗瘡形態及分佈:臉上散佈米粒大丘疹,頂端常有小膿瘡,或偶爾有輕度腫痛,症狀反覆,且易留凹疤。
  • 症狀:大便乾燥或便秘、小便量少且色黃。
  • 建議: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保持運動,勤洗臉不擠壓暗瘡。

5. 濕毒血瘀(內分泌紊亂、熬夜、飲食複雜、長期便秘者)

  • 暗瘡形態及分佈:除了米粒大丘疹外,還常形成腫塊,皮膚表面現疙瘩,易引起膿皰。消退後常留疤痕,臉部出油多。
  • 症狀:食慾差,因便秘或宿便導致腸胃疏通不暢快,形成腹脹。
  • 建議:少食肥甘厚味、醃製物、高蛋白食品,多喝水,養成運動習慣,不吃宵夜。

拆解3大女士經前暗瘡

而不少女士每次月經前亦同樣飽受暗瘡困擾,中醫對這類經前暗瘡(亦稱荷爾蒙瘡)主要分成3大類: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fab21d0-210d-4a0f-8f93-5d041ecf812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f68d8db-cd4e-454f-b208-7ce456fa36ce.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41b19f6-0d8a-4227-96ac-5a5aa0bda08e.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a614da6-c118-4170-880e-29a2a2f7d512.jpeg"}}{{/hket:inline-image}}

1. 肝經濕熱(喜愛甜膩、辛辣、肉製品者)

  • 暗瘡形態及分佈:臉部起碎疙瘩,甚至化膿,形成有痛感的腫塊。
  • 症狀:月經周期縮短至21-23天內,黃帶綿綿不絕、胸悶、沒食慾、口乾。
  • 建議:養成運動習慣,不食用肥甘厚味之食物,不熬夜晚睡。

2. 肝經鬱熱(壓力大、性情抑鬱或急迫、熬夜晚睡、好煙酒者)

  • 暗瘡形態及分佈:經前出現丘疹或黃白色小膿皰,並伴有乳房脹痛。
  • 症狀:情緒急躁、大便乾、經血量少而淋漓不暢。
  • 建議:多運動,多放鬆心情,多喝水,食用高纖蔬果,不熬夜晚睡。

3. 血熱(受情緒困擾、較容易抑鬱者)

  • 暗瘡形態及分佈:臉頰出現潮紅色丘疹,口鼻周邊及兩眉間症狀明顯,遇熱或情緒激動時臉部潮紅。
  • 症狀:小便少且黃、大便乾。
  • 建議:飲食盡量清淡,避免高油脂、高熱量、高蛋白飲食,不熬夜晚睡。

5個健脾益心穴位

要改善以上身體狀況,必須先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入手,包括充足睡眠、恆常的排便習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適量運動以及保持臉部清潔等。六福堂中醫診所推薦以下5個健脾益心的穴位改善健康,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

{{hket:inline-image name="d7257ec8-dce0-4773-b3e8-9f95663aac0b.jpeg"}}{{/hket:inline-image}}

1. 合谷穴

功用:增加皮膚通透性,加強面部、口唇部的循環與代謝

2. 三陰交穴

功用:調整內分泌的作用,穩定體內環境的平衡

3. 曲池穴

功用:將體內長期悶滯在腸道的熱氣排出,幫助減少痘瘡,恢復色澤

4. 血海穴

功用: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

5. 少府穴

功用:幫助改善壓力、睡眠障礙產生的鬱熱

內容獲「六福堂中醫診所」授權轉載。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黃堯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