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抗細菌、病毒入侵,免疫力一旦下降便很易生病。有醫生指,持續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易累或口腔潰瘍等,或是免疫力不足的徵兆。中醫則提醒因香港人多濕重,應戒濃味飲食,平日亦應注重休息。
普通科醫生莫昆洋指出,「免疫力下降」和「免疫力不足」,泛指身體免疫系統有缺失,不能正常對抗病毒、細菌等感染,成因除了常見的攝取營養不均、感染疾病或有長期病患外,身體有創傷如燒傷、刀傷,以至曾移植器官等亦是原因之一,「身體若有創傷,亦會為細菌或病毒打開入侵的缺口。」
過勞常吃生冷 易體虛
註冊中醫師陳俊傑稱,中醫自古以來已有「正氣不足」等概念,並可細分為氣虛、血虛、腎虛等,其中港人較常見的「虛」包括氣虛、陰虛和陽虛,成因分別是工作量太大 、休息太少和進食太多生冷食物。
至於如何判斷免疫力下降,莫昆洋稱,持續出現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皮膚發炎或傷口難癒合,又或易感疲累、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和腹痛等情況,便要注意。他重申,多休息、多運動、戒煙酒及均衡飲食是健康的不二法門,需要時亦可服食補健品和盡早接種疫苗,及定期做身體檢查。
陳俊傑則指,中醫所指的「虛」一般源於長期休息不足,以及壓力過大,且不同的「虛」也會有不同症狀,如容易感冒或源於長期疲累,致出現反覆生瘡、肌肉不自覺抽動、口乾苦、目乾甚等。調理方面,「氣虛」者每日可用3至4片黨參、紅參、太子參參片焗水飲;「陽虛」者則可焗片薑約5分鐘飲用,若是「陰虛」便需要多睡覺休息。他又提醒,香港人因多濕重,平日飲食應戒易致生濕的濃味食物,及易傷脾胃的生冷食物。
免疫力不足 有迹可尋: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S00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S00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S00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S00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S000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S000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S00007.jpg"}}{{/hket:inline-image}}
飲食攻略|想除口罩卻擔心染病? 營養師教補充7大營養素增強免疫力,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林子豐
-
PSA篩查助偵測早期前列腺癌 晚期個案應把握一線治療時機 |
|
-
-
遊日注意︱女子獨遊日本住連鎖酒店聞異味查看床底驚「四目相對」 爬出陌生男網揭真實身份 |
|
-
新冠疫情︱本港新冠陽性率創近半年新高4星期内錄10死 衞生署:未來數周續攀升 |
|
-
飲食陷阱|26歲女打邊爐後喉嚨痛 求診僅10分鐘不治 醫生揭致命原因 |
|
-
常跑步也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類人風險更高7倍 新型注射療法助減痛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飲食攻略|想除口罩卻擔心染病? 營養師教補充7大營養素增強免疫力
|
-
兒童健康|1個月求醫15次 2歲女偏食免疫力出事 醫生警告:5大徵兆要小心
|
-
PSA篩查助偵測早期前列腺癌 晚期個案應把握一線治療時機
|
-
遊日注意︱女子獨遊日本住連鎖酒店聞異味查看床底驚「四目相對」 爬出陌生男網揭真實身份
|
-
新冠疫情︱本港新冠陽性率創近半年新高4星期内錄10死 衞生署:未來數周續攀升
|
-
飲食陷阱|26歲女打邊爐後喉嚨痛 求診僅10分鐘不治 醫生揭致命原因
|
-
常跑步也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類人風險更高7倍 新型注射療法助減痛
|
免疫力 │ 易累 持續腹痛 口腔潰瘍 免疫力下降徵兆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 D230502
免疫力 │ 易累 持續腹痛 口腔潰瘍 免疫力下降徵兆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抗細菌、病毒入侵,免疫力一旦下降便很易生病。有醫生指,持續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易累或口腔潰瘍等,或是免疫力不足的徵兆。中醫則提醒因香港人多濕重,應戒濃味飲食,平日亦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511391%2F%E5%85%8D%E7%96%AB%E5%8A%9B%20%E2%94%82%20%E6%98%93%E7%B4%AF%20%E6%8C%81%E7%BA%8C%E8%85%B9%E7%97%9B%20%E5%8F%A3%E8%85%94%E6%BD%B0%E7%98%8D%20%E5%85%8D%E7%96%AB%E5%8A%9B%E4%B8%8B%E9%99%8D%E5%BE%B5%E5%85%86
https://skypost.hk/article/3511391/免疫力-易累-持續腹痛-口腔潰瘍-免疫力下降徵兆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10000/3511391/S01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10000/3511391/
健康
生活健康
503
3511391
514
514003016
健康 生活健康
健康問題,痱滋,腹痛,過勞,醫生,中醫,腹瀉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痱滋,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腹痛,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過勞,實體詞,工種,醫生,實體詞,行業,中醫,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腹瀉
@Health+
免疫力 身體 中醫 飲食 細菌 原因 病毒 系統 成因 食物 口腔 潰瘍 陳俊傑 創傷 正氣 概念 缺失 黨參 紅參 太子 參參片 長期 營養 醫生 徵兆 人體 香港 方面 水飲 長期病
2023-05-02
免疫力-易累-持續腹痛-口腔潰瘍-免疫力下降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