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肝臟合成七成「壞」膽固醇 生活節制仍須 注意膽固醇水平

發佈時間: 2023/04/18

我們時常憑著年紀、身形和生活習慣去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惟膽固醇異常未必有跡可循,即使正值壯年、生活檢點,仍可能膽固醇超標。心臟科專科醫生陳志遠醫生提醒市民定時驗血,即使膽固醇過高,也能及早介入,防止演變成心腦血管疾病。

年僅四十 三條血管阻塞
現年40歲的阿文(化名)是一名長跑健將,雖然他運動量高,卻不會大魚大肉,反而偏好清淡飲食,也沒有吸煙等不良嗜好。然而數月前,他在一次鍛鍊後突然感到胸口翳悶,遂馬上求醫並接受多項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阿文的「壞」膽固醇數值竟達4.8 mmol/L(低風險人士的建議水平為少於3.0 mmol/L),更令人憂慮的是,他三條心臟冠狀動脈均阻塞嚴重,分別為全塞、阻塞九成五及七成五,醫生建議盡快以「通波仔」手術處理。阿文大感困惑,他自問活得健康,為何落得如此景況呢?

七成「壞」膽由肝臟製造
陳醫生解釋,人體中約七成「壞」膽固醇由肝臟製造,只有兩至三成從食物中攝取;而阿文這類的個案一般高膽固醇都與家族遺傳有關,即使他們生活節制,仍不足以控制「壞」膽水平,可能需要藥物輔助,以減低心腦血管病風險。

現時較常用的降膽固醇藥有三大類,當中口服他汀類藥物為一線治療,可抑制肝臟製造「壞」膽固醇。若患者未能單靠他汀類藥物達到理想膽固醇水平或不適合使用高劑量他汀類,便可考慮加入口服膽固醇腸道吸收抑制劑或針劑PCSK-9抑制劑,前者可抑制腸道吸收膽固醇,後者也能針對肝臟製造膽固醇的機制。

理想「壞」膽水平因人而異
陳醫生指出,「壞」膽固醇每降低1mmol/L,可減低大約五分之一病人的心腦血管病風險,至於理想「壞」膽水平為何,則因應個別人士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而定,以下是歐洲心臟學會的建議:

以上述個案為例,由於阿文確診冠心病,並曾經「通波仔」,其「壞」膽固醇須控制在1.4mmol/L以下,減低再此出現心血管病的風險。阿文依照醫生的使用他汀類藥物及膽固醇腸道吸收抑制劑,目前「壞」膽水平達標。

二十歲以上開始驗血
陳醫生坦言,像阿文般血管全閉塞的個案如要「通波仔」,手術較一般通波仔複雜和手術時間較長,亦有機會因顯影劑或輻射量達到上限而要分多次進行。雖然阿文能一次過 處理所有閉塞,但若他能提早數年發現膽固醇問題,血管阻塞或不會如此嚴重,甚至未必需要「通波仔」。陳醫生續指,國際指引建議20歲以上人士應至少每四至六年檢驗膽固醇數值,隨著年齡增長,檢驗則要更頻密,以便及早偵測膽固醇問題並介入,預防心腦血管病。

備註: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