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牙齒健康,牙齦健康問題同樣不可忽略!有台灣牙醫指出牙齦中除了牙肉組織外,更有血管及微血管等結構,因此當血管出現問題時,同時亦會反映於牙齦顏色上。牙醫並解構3大牙齦顏色的含意,當中涉及不同的牙齦及口腔健康問題。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臨近夏天驚著短袖衫? 2個瑜伽動作收緊手臂「拜拜肉」
台灣牙科醫生黃斌洋於當地健康節目《醫師好辣》中指出,牙肉組織中含有血管及微血管等重要結構,這些結構平日負責為牙齒組織提供營養輸送。當牙齦血管順暢時,牙齦相對比較堅固,顏色亦會偏「淡粉紅色」;假如出現炎症或細菌感染時,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會令血管擴張、牙齦變腫,牙齦亦會變成「充血的紅色」;假如炎症或細菌感染時間過長、令到病情加劇時,細菌便會開始侵蝕牙周,導致牙肉及牙骨等受損,牙齦就會變成「紫紅色」,而且牙肉摸上去時,亦會如同水球一般,失去支撐的感覺。
醫生表示,假如發現自己牙齦出現紅腫,但仍摸到牙齦骨頭,就代表口腔健康已亮起黃燈警號;當牙齦變得又紅又腫,而且出現流血、摸上去如同水球般軟塌,建議應盡快尋求牙醫協助。
3大顏色揭牙齦健康程度
健康牙齦:牙齦內部有許多微血管,可運送氧氣與養分到牙齒,順暢的血管會透過粘膜,呈現出淡粉紅色。
牙齦發炎:牙菌斑入侵後,導致微血管擴張,運送大量血液往牙齦打仗,形成牙齦炎狀態,令牙肉呈現充血的紅色。
嚴重出血:與牙菌斑對抗時間過長,會導致牙槽骨變得空洞,令牙齦堆積膿液、變得腫脹,牙肉亦會轉變為紫色。
牙周病恐致7大身體疾病
台灣中山醫院家醫科醫生陳欣湄表示,根據當地衛生福利部統計指出,台灣當地有7至9成人患有牙周病,牙周病雖然看似是口腔問題,但卻是細菌進入體內的第一個關卡,因此與全身每一處都可能有關係。醫生列出與牙周病有關的7種疾病,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 呼吸道感染:牙菌斑停留在咽喉,導致呼吸系統感染機率提高。
- 老人癡呆症:牙齒連接腦部神經血管,恐影響腦部健康。
- 心臟病:牙齦長期流血及出現傷口,細菌容易經傷口進入身體,可導致心臟病機率增加1至2倍、中風機率增加3倍。
- 胃病:牙菌斑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會隨唾液或食物進入胃部。
- 肝臟病變:牙菌斑引發肝臟病變,引起臉部發黃、皮膚出現青紫斑點。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當,導致免疫力變弱、血液循環不佳等,罹患牙周病風險將會增加3倍。
- 骨質疏鬆:缺乏鈣質,可導致牙齒鬆動。
牙周病增加患癌症、心臟病、老人痴呆等風險
台灣營養師陳嫚羚曾在Facebook專頁指出,根據當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患會增加致癌風險達14%,重度牙周病的心臟病風險會增加4.5倍;另外,當地65歲以上年長者有約75%都有缺牙問題,雖然不少有配戴假牙,但也容易因為配戴不舒服而影響進食,從而造成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下降,而當咀嚼能力受影響,更會提高失智症風險達1.9倍。
6大方法保護牙齒
陳嫚羚分享以下6大方法,助大家保護牙齒:
保護口腔健康4大重點
營養師另外提醒,保護口腔健還需要以下4大重點:
- 每半年到一年就需要洗牙、檢查牙齒。
- 除了使用牙刷,也緊記配合使用牙線、牙縫刷才能全面清潔牙齒。
- 舌頭也需要刷洗,清除舌苔。
- 若發現有缺牙問題,盡早求醫並進行修復。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倪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