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鄉師自然學校 讓學生在大自然自主學習

發佈時間: 2023/03/10

麥理治徑終點處除了連接屯門市區之外,更有一間鄉師自然學校,沿着另一條山路往上走百多級樓梯,便見到充滿歷史感的校園,正是以大自然為教育理念的私立小學。校長葉頌昇創校16年來,大力推行自然體驗課程,直言小朋友玩得開心,學習得快樂才能真正享受童年生活。

以大自然為教育理念的小學,師生入學前先要取一個「自然名」代號,葉校長以美好的浮潛回憶作聯想,大家都稱他為「海星校長」,同學的名字有大象、倉鼠、海豹、小蝴蝶等,可愛得令人會心一笑。海星笑說︰「小朋友為自己改名,只想師生間交往不用太拘謹,相對平等一點,不想老師以權威壓人,同時亦希望學生喜歡這些代號,從而對大自然有更多認識。」

海星成長於六、七十年代,當時城市發展還未起步,小時候讀村校通山跑,落田捉青蛙是快樂的日常。他也想不到數十年後仍有村校的存在,而自己更成為校長。一切源於參加大自然協會的活動時,發現小朋友身處大自然環境中,其學習和精神狀態很不一樣,在2000年便興起創校的念頭,他笑說當時這想法確實有些瘋狂,可能是三十多歲仍然一腔熱血敢試敢闖,終於2007年正式開校。

發揮創意思維

實驗課程是主打。「一般學校是做練習,操試卷,這些例行題目,學生跟着格式去做,背好了程式不斷去操練。」喜歡實地體會的海星校長,主張學生在大自然中學習,山上的一棵樹、水塘都成了教材之一,正好體現了數學的長度、不規則圖形體積等計算概念。

「學習數學初期,不是用最標準的量度單位,先以概念為主,之後才有單位。」兩名同學為一組,沒有間尺等量度工具,卻要尋出水壩的長度,或是一棵樹的高度。此時正是同學動腦筋發揮創意和解難的時候,他們想到以腳步步數,或是以鋪路磚石數量等來量度水壩長度,而樹的高度則用樹葉來量度,當中牽引出加減乘除的概念,比起看書本做練習的學習方式有趣得多。「有學生很怕背乘數表,我都無特別要求背,但上完幾節課後便自發去背誦,因為從生活中確實需要用到,不再是死板板的數字表。」

寄望健康快樂

「人是喜歡思考,很多時數學演變成沉悶的操練。要給學生很多刺激思維的機會,鍛練思考,自然不覺得悶。」海星校長和老師要做的是將知識透過體驗學習、透過小朋友喜歡的遊戲等,融入課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就如美勞堂不再是材料包製作,可以用紙皮做主題,學生用紙皮砌不同的東西出來,絕不會做出一式一樣的作品。「有空閒才有創意,小朋友多啲嘗試,每次都有新想法,或者會帶來新驚喜。」

就如前年推出的自然生活課,周五一整天是玩樂與學習兼備的日子。老師安排和設計課程,包括耕種、上山聽樹心跳聲的自然體驗;行山露營的歷奇活動;用大自然的東西做手工藝;到農場幫手或上山執垃圾的社會服務,讓小朋友親自體會大自然跟自己的聯繫。

回望創校至今走過的16年艱辛路,海星校長覺得在講求功利的香港社會中,特別是在近年移民潮的衝擊下,仍可將學校經營維持已經算是成功,至今他對學生的寄望就如父母一樣,健康成長、快樂學習的初衷不變。

情緒是學習關鍵

在教學這些年來,海星校長深深體會了情緒對學習很有影響。他笑說︰「情緒好、狀態好,願意分享的人,學習能力會較強。小朋友開心,自然想學嘢,自然學得好,但每個小朋友想學的東西不一樣,有些更學會找資源幫助自己學習。」

有男同學很喜歡足球,無論小息、放學後都會踢足球,目標是長大後到西班牙踢足球,現時他已為將來作盤算,下決心要學好西班牙文,自動自發去為目標而努力。

撰文︰劉妙賢

美術︰梁政敏

攝影︰文子健、曾嘉文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