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單在2020年,心臟疾病已佔該年度登記死亡人數的13%,當中以冠心病為最主要死因,平均每天約有10.5人因冠心病而死亡。事實上,心臟病一直是本港三大致命殺手之一,不想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就要及早了解自己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做好超前部署,現時已有不少藥物可做到預防及治療,以延緩心臟病變。
心臟病病徵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港怡醫院李綺婷醫生指出,除年齡、性別及家族病史這些不可改變的因素外,主要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環境因素主要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肥胖、生活飲食習慣不良有關。「環境因素影響時間愈久,對心血管的破壞亦愈大,若能及早留意,便可做到防患於未然」。可惜,不是所有心臟病患者都有明顯病徵,有時候就算患者出現如胸口痛、呼吸急促、出汗,甚至心絞痛時,亦易與其他疾病的病徵如肺病、肌肉痠痛等混淆,而令人掉以輕心,延誤治療,故李醫生提醒市民,一旦出現以上徵狀,便應儘快求醫以及作詳細的心臟檢查。一般而言,醫生可先透過如驗血的方式,檢測患者的三高狀況及心臟酵素指數,再按需要配合運動心電圖、運動心臟超聲波及心臟血管造影等檢查作診斷,揪出病因,再輔以合適的治療。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796317073.jpg"}}{{/hket:inline-image}}
心臟病風險篩查 預測患病風險
不過,大多數市民在疾病還未出現病徵時,也不會主動找醫生作詳細的心臟檢查,因此若能夠推行早期心臟病風險篩查,透過使用心臟病風險計算機作簡單的自我風險因素評估,先計算自己患病風險的高低,再作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便可做好超前部署,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病變,減低病情惡化的機會。李綺婷醫生指出,醫學界早已推出多種心臟病風險計算機,旨在預測不同人士的患病風險。當中,美國心臟學會的ASCVD 風險計算機,只需簡單輸入年齡、性別、家族病史、血壓、吸煙習慣、膽固醇、糖尿病等的風險因素,就可預計未來10年患上心血管病的風險。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提升心臟健康
其實要防範心臟疾病來襲,市民最好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李綺婷醫生指出,心臟疾病由於無法徹底根治,確診後,患者只能靠藥物、手術,配合改善生活習慣來控制病情,故鼓勵市民進行早期心臟病風險篩查的同時,應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透過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戒煙戒酒及維持每星期進行150分鐘中強度帶氧運動等,改善三高及體重,長遠預防心臟疾病的出現。
{{hket:inline-image name="DSCF0970.JPG"}}{{/hket:inline-image}}
-
| 英年早逝|40歲導演驚爆家中驟逝 離世5個月始曝光遺體無人認領 生前最後留言令人心碎 |
|
-
| Sick問識答︱扭傷處理不當恐增退化風險 醫生拆解治療方法+預防措施 |
|
-
-
| 凍齡女星︱TVB「御用有錢人」舊愛離巢大翻身!轉行做保險年薪過百萬 與大前輩聚會美貌逾20年不變 |
|
-
| 明星健康︱TVB「御用阿媽」效力逾40年疑離巢 曾患罕見腦膜炎險死獲老公貼心照顧重拾健康 |
|
-
| 產後出血︱韓百萬Youtuber「Enjoy Couple」誕雙胞胎產後9日大出血 丈夫崩潰禱告曝光最新病況 |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
英年早逝|40歲導演驚爆家中驟逝 離世5個月始曝光遺體無人認領 生前最後留言令人心碎
|
-
|
Sick問識答︱扭傷處理不當恐增退化風險 醫生拆解治療方法+預防措施
|
-
|
凍齡女星︱TVB「御用有錢人」舊愛離巢大翻身!轉行做保險年薪過百萬 與大前輩聚會美貌逾20年不變
|
-
|
明星健康︱TVB「御用阿媽」效力逾40年疑離巢 曾患罕見腦膜炎險死獲老公貼心照顧重拾健康
|
-
|
產後出血︱韓百萬Youtuber「Enjoy Couple」誕雙胞胎產後9日大出血 丈夫崩潰禱告曝光最新病況
|
-
|
脂肪肝|全港逾100萬人患脂肪肝 英國研究揭每日補充1種營養素 實證半年即見效【附7招改善脂肪肝】
|
-
|
乳癌|38歲養生女確診2期乳癌 愛食1種水果惹禍 醫生:患乳癌風險增67%
|
-
|
猝死危機|平日熱衷運動身體健康 35歲爸爸羽毛球場猝死 遺妻兒月底將迎第三胎
|
早篩查早治療 心臟病其實可防可控
早篩查早治療 心臟病其實可防可控
根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單在2020年,心臟疾病已佔該年度登記死亡人數的13%,當中以冠心病為最主要死因,平均每天約有10.5人因冠心病而死亡。事實上,心臟病一直是本港三大致命殺手之一,不想成為下一個受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446856%2F%E6%97%A9%E7%AF%A9%E6%9F%A5%E6%97%A9%E6%B2%BB%E7%99%82%20%E5%BF%83%E8%87%9F%E7%97%85%E5%85%B6%E5%AF%A6%E5%8F%AF%E9%98%B2%E5%8F%AF%E6%8E%A7
https://skypost.hk/article/3446856/早篩查早治療-心臟病其實可防可控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45000/3446856/OP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45000/3446856/
健康
心臟健康
503
3446856
514
514003004
健康 心臟健康
冠心病,港怡醫院,運動,糖尿病,膽固醇,高血壓,心臟病
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冠心病,實體詞,醫院及院舍,港怡醫院,實體詞,興趣,運動,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糖尿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膽固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高血壓,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心臟病
疾病 心臟 心臟病 風險 習慣 醫生 因素 心血管 患者 年齡 性別 治療 家族 計算機 病史 生活 運動 李綺婷 市民 當中 病徵 飲食 病情 藥物 環境 血壓 心電圖 酵素 指數 需要
2023-02-08
早篩查早治療-心臟病其實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