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早篩查早治療 心臟病其實可防可控

發佈時間: 2023/02/08

根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單在2020年,心臟疾病已佔該年度登記死亡人數的13%,當中以冠心病為最主要死因,平均每天約有10.5人因冠心病而死亡。事實上,心臟病一直是本港三大致命殺手之一,不想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就要及早了解自己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做好超前部署,現時已有不少藥物可做到預防及治療,以延緩心臟病變。

心臟病病徵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港怡醫院李綺婷醫生指出,除年齡、性別及家族病史這些不可改變的因素外,主要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環境因素主要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肥胖、生活飲食習慣不良有關。「環境因素影響時間愈久,對心血管的破壞亦愈大,若能及早留意,便可做到防患於未然」。可惜,不是所有心臟病患者都有明顯病徵,有時候就算患者出現如胸口痛、呼吸急促、出汗,甚至心絞痛時,亦易與其他疾病的病徵如肺病、肌肉痠痛等混淆,而令人掉以輕心,延誤治療,故李醫生提醒市民,一旦出現以上徵狀,便應儘快求醫以及作詳細的心臟檢查。一般而言,醫生可先透過如驗血的方式,檢測患者的三高狀況及心臟酵素指數,再按需要配合運動心電圖、運動心臟超聲波及心臟血管造影等檢查作診斷,揪出病因,再輔以合適的治療。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796317073.jpg"}}{{/hket:inline-image}}

心臟病風險篩查 預測患病風險

不過,大多數市民在疾病還未出現病徵時,也不會主動找醫生作詳細的心臟檢查,因此若能夠推行早期心臟病風險篩查,透過使用心臟病風險計算機作簡單的自我風險因素評估,先計算自己患病風險的高低,再作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便可做好超前部署,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病變,減低病情惡化的機會。李綺婷醫生指出,醫學界早已推出多種心臟病風險計算機,旨在預測不同人士的患病風險。當中,美國心臟學會的ASCVD 風險計算機,只需簡單輸入年齡、性別、家族病史、血壓、吸煙習慣、膽固醇、糖尿病等的風險因素,就可預計未來10年患上心血管病的風險。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提升心臟健康

其實要防範心臟疾病來襲,市民最好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李綺婷醫生指出,心臟疾病由於無法徹底根治,確診後,患者只能靠藥物、手術,配合改善生活習慣來控制病情,故鼓勵市民進行早期心臟病風險篩查的同時,應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透過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戒煙戒酒及維持每星期進行150分鐘中強度帶氧運動等,改善三高及體重,長遠預防心臟疾病的出現。

{{hket:inline-image name="DSCF0970.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