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翹腳坐腰痛或因髖關節發炎 誤診可致嚴重後果

發佈時間: 2023/01/09

{{hket:youtube id="G_KOgmcLQGM"}}{{/hket:youtube}}

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運動量隨之增加,對於關節的需求亦越來越大。骨科專科吳富源醫生指:「現時年輕人運動量大增,甚至過度運動,骨頭之間經常互相碰撞,使髖關節退化及發炎的情況年輕化。」由於較年輕但病情嚴重的患者活動需求大,因此醫生或會考慮為他們進行新式雙動頭關節置換手術,讓人工關節壽命更長。

髖關節炎成因眾多 近年有年輕化趨勢
髖關節是人體第二大的關節,呈球窩狀,由盆骨及股骨組成,負責人類的活動能力,包括屈曲、向外伸展、向內摺及旋轉等動作。一旦患上髖關節炎,患者腹股溝或臀部會感到痛楚,甚至延伸至大腿及膝蓋內側,長遠而言上落樓梯會有困難,連坐下站立都會疼痛,走路時會一瘸一拐,不能走太久,最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長短腳」。

吳醫生分享:「以往很多研究顯示髖關節炎是由骨枯及風濕病引致,但隨著醫學進步,患骨枯和嚴重風濕病的人減少。可是髖關節炎的患者沒有因而遞減,甚至出現年輕化的趨勢。」髖關節炎成因分為先天及後天因素,一部分患者或因關節在初生時出現先天性發育不良,導致成年後患上髖關節炎。至於後天因素除骨枯或炎症疾病外,髖關節退化亦是其中一個成因。由於現時年輕人多做劇烈運動,有些運動的關節活動都非常大,又需要重複跳躍,例如排球、籃球及跳舞,使髖關節兩側的骨頭互相撞擊,就有機會出現「股骨髖臼撞擊症」,使髖關節更早出現退化,因此活躍好動的人更易患上髖關節炎。

髖關節置換手術令嚴重患者的關節「重生」
髖關節炎的病徵與腰椎管狹窄症相似,腰椎管狹窄症通常會使臀部至大腿後外側不適,而髖關節炎的痛楚大多圍繞在腹股溝或臀部,再延伸至大腿及膝蓋內側。因此醫生會先以問診及檢查等方式判斷患者是否患上髖關節炎。

病情輕微的患者可作保守治療,如服用止痛消炎藥紓緩病情,或以物理治療減輕痛楚及增加關節活動幅度及強化周圍的肌肉。當患者的情況漸趨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醫生或會考慮以髖關節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為患者消除痛楚。

傳統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利用合金球體與塑膠介面組成人工關節,可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及減輕痛楚。不過,長遠而言磨蝕率高,未必適合較年輕患者。現時的新式雙動頭關節置換手術運用陶瓷與塑膠介面及塑膠與合金介面組成人工關節,兩個活動介面使其活動度增加,而且磨蝕率較傳統人工關節低及更耐用,亦可減低關節脫位風險,適合較年輕及活躍的患者。

吳醫生分享現有一名50多歲退役運動員患者,由於他年輕時運動量大,密集訓練使髖關節嚴重勞損,退役後又從事勞動工作,操勞過度導致患上髖關節炎,連走路都一瘸一拐。吳醫生最後為他進行新式雙動頭關節置換手術,並叮囑他術後短期內避免體力勞動工作,經一連串的復康後,患者的髖關節活動能力回復正常及行動自如。吳醫生提醒:「患者須定時進行物理治療,不過術後無須刻意避免屈曲髖關節,以往有部分醫生會叮囑患者避免把關節屈曲超過90度,但人工關節容許患者靈活地活動,如翹腳坐等,亦不會出現關節脫位的風險。另外,吳醫生鼓勵患者手術六週後進行適量運動,如游泳及踏健身單車鍛鍊肌肉,能有效加速復原。

以上資訊由吳富源醫生提供

{{hket:inline-image name="DSC01486.jpg"}}{{/hket:inline-image}}

Johnson & Johnson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