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自行分配學位明年初開展,但部分直資學校已開始接受報名,不論家長想為子女報讀直資、私立或資助中學,除了學業成績,面試也是重要的一環。有升學顧問指出,即使學童對面試的必問題型有所了解,但懂得題型不代表懂得回答,懂得答也不代表答得出色,家長不妨為孩子作好準備。
資優教育中心創辦人朱慧茵(Claudia)表示,升中面試的常見題型離不開「自我介紹」,學生會說自己讀甚麽小學、家住何處、性格及興趣等,多強調自己身邊的一切,其實在自我介紹中如能提及團隊參與、社區服務等,會更易得分,因為中學較着重在團體生活中與老師、同學的互動,社交能力很重要,所以當自我介紹時,除提及自己的才能,如能強調團隊協作能力會更突出。
從自己向外推展
她分享一位聖保羅男女書院學生的自我介紹,學生初時主要提及自己的學歷、獎項及為何選擇該校……「其後他加入層遞法,效果就更理想。層遞就是先說自己,再帶出身邊的朋友和同學,他表示希望加入學校的樂團,加強自己和同學的溝通及團隊合作,接着延伸至層遞法的高一層,就是自己和社會及世界的關係,希望透過樂團參加校際交流表演及比賽,為學校爭光。最後的結尾也相當重要,就是希望入到這間學校,能以學生的身份和老師打招呼。」
另一常見環節是「1分鐘短講」,以1分鐘時間,用3個詞語創作有意義的故事。「這對準中學生不無難度,一旦想不出重點,便會手忙腳亂。」Claudia會引導同學使用黃金三點法,假如問題是有關長者、疾病、工具,可先從自己開始說,如對長者有何看法,或自己也會變成老人等,再說身邊的長者有甚麽疾病,然後再將論點推向社會層次,如引伸能幫助老人的工具就是社會保障或醫療等,這種思考模式將可避免同學臨場時腦海突然一片空白。
「黃金三點法與層遞法相近,即在答問題時,從自己、身邊的人、社會關係3個向外推展的思考層次,可避免在答題時想法太單向,同時令考官覺得考生的思考較豐富。」
平日多留意時事
此外,部分面試會採用「單詞短講」,通常提出的單詞會是生活中常接觸的物品,如智能電話、巴士、書包等,如果考生只單純說出物品的特質,談不上發揮,但如能略為談論一下物品的社會意義,則會收到畫龍點睛之效,如說智能電話的好處之餘,也可提及智能電話亦令低頭族大增,往往因太令人沉迷,反而拉遠了與身邊人的距離,這類帶點批判的思考,相信能得到考官的好印象。
Claudia續稱,一些時事性、評論形式的「開放式題型」學生會經常接觸聽聞,如新冠疫情、香港回歸25周年等。「回答這類題目看似容易,其實也有其限制,不易答得好,因為這有賴學生平日多留意時事、多看新聞,例如談新冠疫情,平日要對中外疫情發展有所認知,對香港的防疫政策亦能緊貼及理解,才會答得圓滿;如果單純講個人感受,恐怕不易令人留下印象。」
此外,也有學校會以「選擇題」提問,例如在港鐵上遇到長者、孕婦、殘疾者需要讓座,你會讓給哪一位?為甚麽?其實這類題目沒有標準答案,答哪一個都可以,只是理據要充分。例如因為敬老,所以讓座給長者,但要同時提防考官反問,難道其餘兩位弱者不需要讓座嗎?選擇題的重點,除了要選出自己的答案,還要答得出不選其餘兩個的原因,否則經不起對方一問,不懂回應,恐怕會給考官壞印象。
她補充,升中面試題型每每考的是急才,能說會道固然有利,但如果準備充分,知道在甚麽時候該用甚麽方法應對,肯定對面試有幫助,黃金三點法可幫助考生臨場思考,令考生不會無法應對呆在當場,如能善用以上方法,面試已經成功了一半。
撰文︰李越樺
相片︰iStock、資料圖片
美術︰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