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2019年本港日均有13名女性確診乳癌。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資料庫(HKBCR)早前接觸7,930名於2006年至2011年期間確診乳癌的華裔婦女,並跟進62.3%人的病況10年或以上,是本港首項調查乳癌10年存活狀況的研究。
結果發現,乳癌患者的10年整體存活率為87.7%、10年無遠端復發存活率為90.3%,而兩項存活率均會隨癌症惡化遞減,晚期患者的存活率分別僅26.4%及72.6%。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另外,雖然70歲以上患者的整體存活率較低,但40歲以下年輕乳癌患者確診第3級腫瘤,即較易惡化轉移腫瘤的比例,較41至50歲患者高4.6個百分點,達41.8%,無遠端復發存活率亦較低。
9成半患者後天致癌 壓力大高脂飲食少運動增風險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指,年輕人身體一般較健康,抵抗細胞病變能力較高,可擊敗不時出現的壞細胞,防止癌症發作,故年輕女性普遍對癌症不以為意,或相信其他年輕患者是因家族遺傳才患癌。惟95%患者是後天因素致癌,當中壓力大、高脂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均會令相關風險上升。故張強調,進行健康飲食和每周至少進行3小時中強度運動,以提升身體抗細胞病變能力非常重要。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則稱,乳癌種類亦會影響癌症患者存活率,當中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明顯較差。
乳房X光造影發現 比例較疫前高
另外,基金會的第14號年度研究報告分析從2006至2018年,招募的近2萬名乳癌患者資料發現,8成患者是無意中自行發現罹患乳癌,僅11%是經乳房X光造影檢查(MMG)發現;高達19.4%確診時乳癌已發展至晚期。相反在2019年起的疫情期間招募的1,032人,24.9%經MMG發現乳癌,較疫前群組的比率高11個百分點,且83.8%發現時僅為0或1期。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指,及早發現和治療乳癌,有助提高存活率,籲政府推出全民乳癌篩查。
乳癌 │ 新抑制劑治晚期乳癌 延存活逾5年,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林子豐
-
Healthy Life|無私「身教」未來醫生 港大防腐師揭秘「大體老師」2年任務 坦言:捐贈最大挑戰在家屬 |
|
-
凍齡女神丨43歲前TVB落選港姐近況曝光佛山擺攤 屢傳整容失敗認恨嫁有錢人 |
|
-
奪命火警︱旺角洗衣街住宅單位疑電風扇起火 一家四口3死1傷 |
|
-
媽媽谷熱推純天然孕婦鈣片 擺脫產後掉髮牙鬆命運 Holdbody純天然孕婦鈣限時9折優惠 |
|
-
調查:近六成受訪者稱飲用水曾出現異常 留意食水質量 為健康添保障 |
|
-
明星健康|樂壇天后晒染血紙巾照 接受放血揭健康隱憂:慶祝我仲有生命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大腸癌︳男子日排便3次以為腸躁症懶理 頻率增至8次揭大腸癌4期︳附5招預防
|
-
物理治療 ︳醫學會憂免醫生轉介或延誤診治 物理治療業界:能識別癌症等重病
|
-
肺癌|戒煙10年59歲女星仍患癌肺部切除4分1 拆解肺癌4大成因+6大症狀
|
-
皮膚病︳5種痣恐是皮膚癌先兆 醫生揭身體一部位長痣極危險︳附自我檢測方法
|
-
奪命火警︱旺角洗衣街住宅單位疑電風扇起火 一家四口3死1傷
|
-
酒店迷思︱酒店棉被攝實床褥網民怒拉被角拉到流汗 房務員親揭「棉被卡床」原因
|
-
明星健康︱75歲羅浩楷神隱多年現況曝光 患柏金遜症行動不便 盼了1心願
|
關注乳癌|40歲以下乳癌患者 腫瘤更惡易轉移 存活率較年長者低
關注乳癌|40歲以下乳癌患者 腫瘤更惡易轉移 存活率較年長者低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2019年本港日均有13名女性確診乳癌。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資料庫(HKBCR)早前接觸7,930名於2006年至2011年期間確診乳癌的華裔婦女,並跟進62.3%人的病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363981%2F%E9%97%9C%E6%B3%A8%E4%B9%B3%E7%99%8C%EF%BD%9C40%E6%AD%B2%E4%BB%A5%E4%B8%8B%E4%B9%B3%E7%99%8C%E6%82%A3%E8%80%85%20%E8%85%AB%E7%98%A4%E6%9B%B4%E6%83%A1%E6%98%93%E8%BD%89%E7%A7%BB%20%E5%AD%98%E6%B4%BB%E7%8E%87%E8%BC%83%E5%B9%B4%E9%95%B7%E8%80%85%E4%BD%8E
https://skypost.hk/article/3363981/關注乳癌-40歲以下乳癌患者-腫瘤更惡易轉移-存活率較年長者低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60000/3363981/20220929OG-W009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60000/3363981/
時事
要聞
503
3363981
514
503001001
時事 要聞
癌症,乳癌,香港乳癌基金會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癌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乳癌,實體詞,香港政黨與組織機構,香港乳癌基金會
乳癌 患者 癌症 香港乳癌基金會 存活率 運動 當中 飲食 風險 期間 比例 細胞 資料庫 身體 壓力 研究 種類 病變 能力 創會人 張淑儀 委員會 成員 楊明明 年輕人 整體 香港 百分點 三陰性 女性
2022-09-28
關注乳癌-40歲以下乳癌患者-腫瘤更惡易轉移-存活率較年長者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