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AR藝術作品 中學生反思文化傳承

發佈時間: 2022/09/16

跨學科教育是大勢所趨,現正於中環大館舉行的賽馬會AR藝術教育計劃展覽,便以融合藝術、文化、科技和歷史為主題,帶來一系列由中學生和導師設計兼製作的AR展品,當中有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視藝科老師黎韻琴帶領學生製作的作品,演繹出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獨特有趣視角。

展覽形式夠生動,展板分布於大館的各個空間,就如遊戲Pokemon Go一樣,大家可利用手機的JC AR Education Project應用程式,尋得展板後再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跟由學生創建的26個擴增實境(AR)3D模型進行互動,在虛擬與真實之間拍照打卡。

視藝科不只畫畫

講起教育的多元發展方向,單是視藝科早已悄悄起了變革。視藝科老師黎韻琴說︰「課堂早就不一樣,已經不只是畫畫。早幾年前開始,學校已將科技跟藝術結合,將不同的科技元素融入其中,學生都知道數碼藝術是新趨勢。」

黎老師會指導學生利用iPad影相、取景,再用軟件去調整照片,如Photoshop等。只要用上數碼科技來協助完成作品,已經算是數碼藝術的一種。她直言這次參加的AR計劃走得更前,由2D變成3D。「好多學生一早已經接觸過AR,網上好多遊戲已經在玩,他們沒想到可以將這些技術用在學校的學科之中,甚至成為製作者之一。」

根據黎老師的觀察,學生對於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亦勇於挑戰,當遇上技術問題更樂於不斷嘗試。不過在敲定這個計劃的設計意念時卻困難重重,就是從傳統文化中去思考未來的演變或發展方向。有一組學生選了盆菜為主題,老師先要引導他們了解歷史由來、意義,亦要從食物、熱鬧等元素中去思考在未來的演變可能性等。

啟發藝術鑑賞

最令老師驚喜是學生經過計劃後,在藝術品鑑賞方面有啟發。就如以盆菜為主題的《一囍出嫁》,組員中四學生陳冰汀和中三學生方俊融直言︰「由細到大住在元朗,但不是圍村人,基本上對圍村文化無特別認識。只知道新年食盆菜,好多人好熱鬧。」後來才知道盆菜的由來是源於戰爭時食物短缺,人們只好將僅有的食材煮成大雜燴,同時亦寄寓團圓的盼望。

客串新娘一角的陳冰汀笑說︰「細微處也要考慮得周全,如新娘手上拿着叉燒,大家拍照時可伸手接,或者用口咬,當中帶有傳承之意,希望將元朗傳統文化傳揚開去。」希望別隨着科技發展,現代人在速食文化的衝擊下,遺忘了傳統文化。

撰文︰劉妙賢

相片︰黃建輝攝、機構提供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