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自然生態|高速船疫下停航南大嶼水域 白海豚出沒顯著增 環團倡航綫南移減影響

發佈時間: 2022/07/21

中華白海豚在本港水域的數目在過去17年間跌逾8成,來往本港的高速船是影響牠們日常活動的因素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的長期研究發現,途經南大嶼水域的高速船在前年2月起因應疫情停航後,中華白海豚和印度太平洋江豚在區內的活動有回升趨勢,而過去5年間未曾被紀錄過的游蕩和休息行為再次出現。

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與南大嶼船舶航道重疊:↓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g"}}{{/hket:inline-image}}

WWF於香港水域以聲納監測,記錄中華白海豚及江豚出沒行為:↓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finlessporpoise.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hydrophone_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hydrophone_2.jpg"}}{{/hket:inline-image}}

WWF鯨豚保育項目經理吳嘉怡指,本港鯨豚的活動範圍與跨境船舶的航道大多重疊,其中來往澳門的高速船製造的寬頻噪音可增加環境噪音9至35分貝不等,影響區內的鯨豚聽角距離多達45%,嚴重影響牠們的日常生活和安全;但在前年5月至去年4月的船上目視研究發現,仍在同樣航道活動的鯨豚的活動較此前顯著增加,例如:

  • 中華白海豚覓食活動從疫前8.5%急升至超過7成
  • 社交活動從3.4%升至12.5%
  • 錄到印度太平洋江豚母子覓食和社交活動

此外,WWF在前年2月至去年1月期間,亦發現本港鯨豚的出沒模式顯著增加,其中在分流每小時錄得白海豚聲音的比率全時間明顯上升,由2019至2020年只有約一小時達到0.006的高位,增至近10小時超過該水平,最高更接近0.01,期內夜間在望東灣錄到江豚聲音的比例亦見增加。

吳嘉怡透露,早前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就市民跨境交通意向進行調查時,發現經水路進行跨境通勤的人士中,當中84%認同高速船可能威脅南大嶼鯨豚的生存空間,故為此提出4個建議冀保育有關豚群︰

  • 在籮箕灣至分流之間設立限速區
  • 將行駛上述航道的船隻航道南移至索罟群島以南
  • 按時段減少高速船班次
  • 增強港珠澳大橋交通配套,吸引更多市民使用

7成受訪市民支持改航道 避開鯨豚重要棲息地

她引述調查結果指,有近7成受訪市民支持將航道南移,相信能有效避開鯨豚重要棲息地、且增加的通勤時間屬可接受程度,多數人支持船程增加約7至11分鐘、船費增加約6元;又謂政府長遠應考慮在大嶼山一帶設立核心和緩衝海洋保護區,並將工程和相關船舶的水底噪音納入環境影響强制性評估部分。

白海豚大嶼山10年減半,生物多樣性港僅6項部分達標,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