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抑鬱症損工作能力 生活陷困境 噴鼻式新藥助緩解頑治抑鬱

發佈時間: 2022/03/15

世界衛生組織預期至2030年,抑鬱症帶來的疾病負擔,即喪失生活能力而造成的整體社會及經濟壓力,將成為所有疾病的首位。事實上,有三分之二患者接受過一線抗抑鬱藥治療後,病情仍未能受控。有研究指與其相關之死亡率因此增加35%,自殺率更上升7倍。近年,有新型噴鼻式藥物透過調節腦內傳遞物質「谷氨酸鹽」(glutamate),紓緩抑鬱徵狀,讓患者盡早達至緩解狀態。

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指出,當患者使用過兩款抗抑鬱藥物,在足夠劑量及治療時間之下,療效未達理想,仍然出現相關病徵,便能被界定為「頑治型抑鬱症」。一項名為「STAR-D」的外國研究指出,只有37%患者接受過一線抗抑鬱藥後能達至緩解(Remission)狀態,即病徵完全得到紓緩,使用第二款抗抑鬱藥後而達至緩解的患者也只是68%。

三成患者屬頑治型抑鬱症
為甚麼抑鬱症患者會步入頑治狀態呢?林醫生認為,環境因素及藥物尤為關鍵,例如患者遇到學業、工作及感情轉變,承受的壓力便會愈來愈大,觸發他們出現負面情緒,使病情更難應付;此外,抑鬱症是源於腦內傳遞物質失調,較常使用的藥物主要是針對調節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然而每名患者的發病機制有點不同,治療方案也會有異,因此有機會使用過兩款藥物也未能痊癒,故此必須循序漸進地選擇合適藥物。」

若然「頑治型抑鬱症」患者試過兩款或以上藥物也無法達至緩解,是否意味治療陷入僵局呢?林醫生說,首先要確定患者是否依時用藥,由於部分患者的病識感較低,有可能未必跟從治療指示而自行停藥;如果用藥後仍無改善,就可嘗試使用雙藥治療或轉用其他治療機制的藥物,配合心理治療也是另一方法,最迫切是要打消患者出現的自殺念頭或自毀傾向。

噴鼻新藥調節腦傳遞物質
近年,有研究證實一種新型噴鼻式藥物能夠調節人體的NMDA受體,影響腦內的谷氨酸鹽(glutamate)物質至回復正常,從而緩解抑鬱症病徵。林醫生指出,它與傳統藥物的治療機制不同,適用於頑治型抑鬱症患者,建議患者假如接受過多於兩款藥物、病情仍未改善之下可考慮及早使用,惟事前必須接受身體評估,方能用藥。

林醫生稱,這款新型噴鼻式藥物配合第一、二線抗抑鬱藥的治療下,能減低復發率7成,並減低輕生念頭。惟他補充,該藥物或會出現短暫血壓上升或抽離等副作用,故用此藥後2小時需要休息,並受醫護人員監察。治療指引建議,療程為首4星期每星期噴2次,之後每星期1次,然後逐步遞減,藉以維持療效。

面對頑治型抑鬱症患者,林醫生建議家人需多加觀察他們的日常行為,一旦發現有自殘傾向,便應即時制止及接受跟進治療。若然患者在用藥後出現副作用而斷藥,也應盡早告知醫生,因應病情和出現的副作用調節藥物,以減低對生活的影響。

最後林醫生提醒,應對抑鬱症的方案各異,並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okWhatsAp.jpg"}}{{/hket:inline-image}}

▲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