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Beautiful Life︳拆解「激瘦飲食法」 家庭醫生特調激瘦蔬果汁 早餐飲一杯助逆齡減肥

發佈時間: 2022/02/22

常言道:「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早上的飲食安排對健康及體態都有關鍵性影響。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陳欣湄日前在《健康2.0》YouTube頻道上,分享她參考英國營養學家Aidan Goggins和Glen Matten在著作《The Sirt Food Diet(激瘦飲食法)》提及的20種激瘦食物,再從中揀選合適的食材配搭,調製成「激瘦蔬果汁」,笑言在沒有刻意減肥的前提下,每天早上喝一大杯就漸漸地瘦下來,而且有助提神及抗氧化。

同場加映:

飲食攻略︳素食助促進腸道蠕動 五指毛桃淮山粟米素湯食譜公開

{{hket:ul-video id="5311"}}{{/hket:ul-video}}

20種激瘦食材

陳欣湄解釋,所謂的「激瘦飲食法」是透過食用含促進體內高蛋白乙酰化酶作用的食物,能加速新陳代謝、提高肌肉量,並有抗氧化功效,能調節身體發炎情況,慢慢養成易瘦體質。「激瘦飲食法」內包括20種激瘦食材:

(↓點擊圖片放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eg"}}{{/hket:inline-image}}

「激瘦飲食法」分2大階段

「激瘦飲食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前7日,首3日將熱量攝取控制在1,000Kcal內,主要飲用以上述食物打成的蔬果汁,每日3杯,另加1餐以激瘦食物為主的正餐;往後4日則將熱量攝取提升至1,500Kcal,改為每日飲2杯蔬果汁,配合2餐以激瘦食物為主的正餐。

第二階段為後14日,毋須特別限制熱量攝取,可從上述食材自行配搭,每日需飲用一杯以激瘦食物打成的蔬果汁,及進食3餐以激瘦食物為主的正餐。

特調激瘦蔬果汁

陳欣湄表示,她抽取「激瘦飲食法」中的部分食材,另搭其他低卡蔬果及少量堅果打成以下的「激瘦蔬果汁」,並強調重點在於蔬果比例。她稱原本食譜的蔬菜及水果比例為1:1,但她將蔬果比例調高至1.5:1,膳食纖維會更豐富及有助穩定血糖。她亦會加入1小匙橄欖油,能更有利身體吸收蔬果的脂溶性營養素。

材料:蘋果、奇異果、青瓜、芹菜、甜椒 各少量、腰果1-3粒、橄欖油1小匙、水適量。

製作方法:

  • 1. 洗淨所有蔬果及切塊; 
  • 2. 把蔬菜類快速用滾水汆燙;
  • 3. 將所有食材和水加入攪拌機打勻即可。

增膳食纖維攝取助排便

營養師宋明樺指出,該20種激瘦食物大多數為蔬菜類,而且顏色多元化及含豐富植化素,能保護細胞及心血管,加上蔬菜熱量較低且少油脂,大量攝取蔬菜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促進腸道蠕動及有助排便,從而達至減重效果。

4類人不宜激瘦飲食法

不過,她提醒大家三餐切勿只吃激瘦食物,否則易致營養不足,最好把該20種激瘦食物融入日常飲食當中,例如炒菜時加入大蒜、辣椒等,並把每餐的蔬菜佔比提高,自然能達至健康瘦身效果。她也提醒以下4類人士未必適合激瘦飲食法,採用前要多加注意:

「孕婦、哺乳者、青少年、慢性病患者,如果單單只用這些食物,會有不太適合,所以還是要跟營養師討論。」

減肥 │ 只吃士多啤梨蕎麥等「激瘦食物」 減肥 恐肌肉流失易倦現皺紋,詳情即睇:【下一頁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 {{hket:inline-image name="03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1_600.jpeg"}}{{/hket:inline-image}}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賴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