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城市養蜂人 教小朋友認識生態環保

發佈時間: 2021/09/08

蜜糖味道香甜滋潤無人不愛,但它的第一手製作者--蜜蜂,卻是人見人怕;因拍翼時的「嗡嗡聲」聽來煩人,也因為尾端的針潛藏危險。作為養蜂人的佘焯成(Lancelot)則指,大家對蜜蜂避之則吉,卻不知牠們的重要性足以影響整個世界的生態,甚至人類存續。

佘焯成是位理科人,大學時主修數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開設補習社教班授徒。現在的他卻搖身一變成為專業養蜂人,更和朋友共同創立本地養蜂保育團體「生態先鋒」。從冷氣房走到郊外,初時單純為了個人健康、滿足興趣,後來了解愈深,愈體會到保育的迫切性。決定回歸初衷,出力保育之餘,亦積極教育小朋友和大眾認識蜜蜂,破除恐懼迷思,學會在城市中與大自然昆蟲共存,一起由保護小蜜蜂開始,拯救地球。

蜜蜂消失將致糧食短缺

「我們現在推廣的事叫城市養蜂(Urban Beekeeping),亦可以說是提供蜂資源。就像大家平日討論環保、植樹等,會提及水資源、碳資源,唯獨是蜂資源卻鮮有人說起,但其實這非常重要。因為蜜蜂授粉的行為對地球、人類關係密切,我們有高達7成的食物,需要仰賴蜜蜂授粉才能有收成。」

Lancelot解釋蜂資源的迫切性︰「花朵和蜜蜂的關係互為依存,蜜蜂需要採蜜維生,花朵亦需要蜜蜂為其傳播花粉,保持多樣性。但城市急速發展,以及整個氣候的問題,導致近年蜜蜂數目下跌,已經達到需要警剔注意的程度。你看食物鏈,蜂是最初那一環,通過授粉而維持地球的植物多樣性,從而影響生物的多樣性,整個生態平衡。」

但無論問題如何迫切,養蜂聽起來始終是從事特定工種的人需要做的事,並且只發生在新界或鄉郊地區。如何做到城市養蜂?「城市養蜂近年開始在世界各地興起,即在城區中放置不同蜂箱。」汲取外國成功例子,香港方面的進程原來早在2013年展開。今年夏天,再接再厲,生態先鋒在信和集團旗下的屯門市廣場設置城市養蜂箱,成功採集到「屯市蜜」。

「一般人比較熟悉的蜜蜂是群居性的社會性昆蟲,然而世界約9成的蜂類都屬獨居蜂,比較怕羞,會獨自一兩隻飛來飛去傳播花粉,如切葉蜂、壁蜂、木蜂、蘆蜂與隧蜂等。」Lancelot不只一次強調,獨居蜂生性溫馴。「牠們不需要倚靠蜂巢存活,是城市養蜂的首選。用木頭和其他物料搭建小小的蜂箱,已可為獨居蜂提供基地。這些蜂箱可放置在家居露台或公園任何角落,便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增添蜜蜂授粉的機會。」

冀孩子知道蜜蜂是重要昆蟲

保育的責任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Lancelot希望能將城市養蜂的理念擴展至學界。去年2月,他起動名為「香港.城市養蜂.200」的計劃。當客人購買指定原蜜,其中10元便會捐給該計劃。當集齊200位捐款者後,便會捐贈一個「獨居蜂屋」予香港一間學校。透過這項計劃,學生能夠在學校近距離觀察獨居蜂的生態,保育同時推廣大自然教育。

要在學校養蜂,未有清楚了解的人聽見必會擔心小朋友被蜜蜂螫傷。不過Lancelot講解後,老師、學生以至家長都很歡迎。「獨居蜂本性非常害羞怕人,除非你大力去襲擊蜂屋和竹管,否則不會有被螫的可能。最適合讓小朋友用來觀察,學習昆蟲知識。」

攝影︰程志遠、受訪者提供

美術︰伍嘉芬

撰文︰王嵐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