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狀態佳 鬥志強 年齡不再是障礙 進取治療 減晚期胃癌復發風險

發佈時間: 2021/08/30

當長者確診癌症,是否等於只能以紓緩為目標,採取保守的治療方案,甚至坐以待斃呢?隨著醫學進步,這條問題已有不同答案。無可否認,部份年長患者或未能承受治療的副作用,但現時不少長者身體狀態良好,生存意欲高昂,也可以如年輕患者一樣,透過積極的術後化療,減低癌症復發風險。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以較棘手的胃癌為例,進取的注射及口服混合化療一年治療方案,有效增加術後胃癌無復發生存率至7成,所以只要長者狀態許可,一樣可以「進擊」癌細胞。

74歲的黃婆婆與大部份胃癌患者一樣,2018年尾確診時已是第三期。醫生為她進行胃部切除手術時,發現淋巴位置充斥著微細腫瘤,意味著癌細胞擴散至淋巴,術後復發風險相當高,需要接受輔助化療抑制癌細胞。雖然她已過七十,並且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但其身體及精神狀態相對良好,更表明「有病就要盡力醫好」,於是配合醫生制訂相對進取的治療方案,務求不讓癌魔重臨。

術後積極化療 減三成復發風險

由於黃婆婆的胃腫瘤體積較大,以及侵入至漿膜層及擴散到淋巴系統,主診醫生遂替她採取較積極的治療計劃︰起初4個月進行6次化療注射,並在同一時間使用口服化療藥物,維持一年。這個針對第三期胃癌病人的治療方案,比起口服單一化療,能減低3至4成復發機會。而黃婆婆在完成療程後的18個月,即今年6月再接受正電子掃描檢查,並未有任何復發跡象,可見是次療程發揮成效。

或許讀者會問,既然切除了胃部,為何胃癌患者仍要接受術後化療呢?事實上,早在20年前,這個課題甚有爭議,惟近10年醫學界已就此訂出清晰指引,例如第2、3期胃癌患者需要服用一年化療藥物;或使用半年注射及口服混合化療等等。林嘉安醫生指出,手術是唯一根治胃癌的方法,惟僅限於早期、腫瘤仍處於胃黏膜的個案,假如癌細胞入侵肌肉層或周邊淋巴,代表癌細胞死灰復燃的風險較高,需要配合輔助化療醫治。他引述最新發佈的JACCRO-GC07第三期研究指出,手術後以注射及口服混合化療治療,為期一年,有效幫助第3期胃癌患者3年無復發存活率達至7成。林醫生補充,開展治療與否,就要考慮患者年紀、身體狀況及個人意願。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p.jpeg"}}{{/hket:inline-image}}

▲如果胃部持續不適,便應及早求醫,務求能在根治性階段把腫瘤切除。

平衡治療好壞 重視患者意願

然而,不少人會擔心化療會令年長患者術後情況更差,林醫生直言,胃癌是相對較「惡」的癌症,特別是第三期患者,復發率超過五成,即使順利完成手術,也要設法阻止癌細胞再生︰「治療需要平衡好處及壞處,雖然化療有其副作用,但屬短暫性,而且正常細胞具有再生能力,短時間的辛苦能換來長期根治,是相對值得。」

那麼,醫生如何為患者平衡得益與風險,讓他們得到最適切治療呢?林醫生稱,年紀確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胃癌患者普遍年屆60至70歲,身體機能普遍較差,術後化療的風險變相增加;當然,醫生亦會評估肝、腎功能及心肺功能等指標,以及最重要是患者的個人意願和治療帶來的效益。

林醫生說,像個案中的黃婆婆雖然年長,但是身體狀態良好,而且求生意欲高,因此其治療方案便與年青患者沒太大分別。縱然患者或有肚瀉及口腔潰瘍等副作用,但現時輔助性藥物也能同步改善,治療的危險性已大大減少。他補充,治療期間亦會按病人情況而調整療程︰「我們會要求患者定期覆診,評估藥物毒性及整體療效,看看要否減少劑量等等,務求達致個人化治療。」

最後林嘉安醫生提醒患者:胃癌的治療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ppImae.jpeg"}}{{/hket:inline-image}}

▲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說,即使是年長患者,但只要身體狀態良好,求生意欲高,因其治療方案可與年青患者若相,同樣能積極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