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校長帶領師生前行 疫情下助家長解困

發佈時間: 2021/07/06

7年前空降到馬鞍山聖若瑟小學的楊翠珊校長,今天回望,當日對學校、老師的生澀感已經不再。「老師們很錫學生,只要大家目標一致,都是為學生好,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楊校長說得堅定,也透露出對老師團隊的信賴和欣賞。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這種管理哲學未必適合學校。楊校長亦坦言剛來的一年多是適應期,以了解學校為主。「不只我要適應,老師們也同樣需要適應。」她續指,學校從7年前開始逐年擴班,由全校12班增至現在25班,教師團隊因而不斷壯大。原有的資深老師加上新力軍,令學校發展迅速。最近兩年內成功申請到的優質教育基金,便多達13項。

今天領導學校不似早年,待在校長室的時間,很多時比在外面奔走少。因為學校發展需要資源,政府的撥款以外,校長亦需要尋找額外的支援和合作機會,才能當好團隊的後盾。「時代一直在變,學校當然不能故步自封,要積極給予學生新思維。」楊校長求變,但如何變才是重點,為此她將學校特色和學生組成仔細分析,以了解校情。「學生多來自本區,絕大多數為雙職父母,平日對孩子的學習支援普遍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是英文科。所以學校首要是幫同學提升英文水平,同時豐富他們的體驗,擴闊眼界。」

以身作則籲老師增值

要影響學生,關鍵在於老師。校長直言自己很積極鼓勵老師增值,多學習新的方法、努力了解不同的資訊。「我告訴老師,不只是你們要學,我也一樣要讀書。」她笑笑續道︰「香港人都是如此勤力,不是嗎?人人都增值。」

疫情肆虐將近年半,雖然部分班級能重回學校,但各種活動仍然復辦無期,其中一樣便是楊校長和學生們的午餐飯聚。「最近這幾年,我每個星期都會和不同的學生一起吃飯。有時是小一的班長們;有時是圖書館服務生;有時是風紀組等。」校長和學生吃飯在近年不是新鮮事,惟小學和中學相比,亦算較少見。

中學校長和學生吃飯,如年級高,聊的多是升學或未來路向。那麼小學生會和校長談甚麼?「他們會向我爆料㗎!」她笑着續道︰「例如我和小一的班長仔吃飯,問他們初來學校,有沒有覺得困難的事?他們會告訴我那個同學做了甚麼、那個同學又怎樣怎樣。」不只有職責的學生來赴午餐之約,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亦然。「開始時他們會較『驚青』,但多試幾次就會好轉。」

自去年起,大家圍坐一起吃飯的畫面不再,和校長的約會則繼續堅持。校長直言找學生聊天,不是為了懲罰,是想了解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像有些學生平日很活潑,後來卻反常地沉默。當老師未發現,同學仔可能已經知道又告訴了我,便會主動找他們談談,看是不是有不開心,或覺得煩惱的事。」

頻打陽光電話 助家長紓壓

疫症一天不退,不少活動都得延期或取消,然而學生的成長不能按個掣去停止,只能不斷變陣。課不能面對面上,就改為網上教學;老師少了接觸學生,就多打「陽光電話」去了解、關心。但並非所有事情都能有完美的取代方案,就如「陽光電話」,楊校長指當初老師打給家長,主要聽到的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投訴。「低年級主要是照顧問題,因為學生年紀小,無法上學又不能外出放電。家長不是日復日的困獸鬥,就是分身不暇。」

曾經有家長向學校求助,哭着傾訴既要照顧家中老人、到醫院覆診,又要上班工作,還有另一個正讀幼稚園的孩子。「遇到這些情況,我們就讓學生回校,至少讓家長有個半天時間可以喘息。」

撰文︰王嵐

攝影︰黃建輝

美術︰梁政敏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