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傳.創」非遺教育展覽 親子齊認識香港製造工藝

發佈時間: 2021/06/23

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當中不少傳統工藝正日漸式微,學習門徑亦不多。嶺南大學和香港藝術學院合辦的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由傳統工藝師傅和當代藝術家教授學員傳統技藝之餘,亦引導他們結合當代創意,令傳統工藝歷久彌新。

「傳.創」非遺教育計劃今年已是第三屆,過去的重點項目包括紮作、剪紙、長衫製作、吹糖等技藝,透過體驗式學習及以當代藝術手法融入傳統工藝中,活化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加深青少年對本地非遺的了解。

今年的教育計劃傳承廣彩、白鐵、蒸籠製作技藝,採用師徒教學模式,傳授技藝以外,傳統工藝大師更會向學員展示自己不同時期的珍品,與學員分享傳統手藝的情懷;而計劃中的當代藝術家,則主力啟發學員的創意,引導學員結合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的應用,創作出別具個人風格的作品。

創作連結現實生活

坊間近年也有不少廣彩工作坊,讓這種早於上世紀初由廣州傳來香港的技藝,成為不少文青的餘閒活動。廣彩全名為廣州織金彩瓷,是在燒好的白色瓷胎表面彩繪圖紋、上色,再把製成品低溫窯燒鎖色的工藝,以構圖緊密、色彩濃艷和「堆金織玉」的技藝為特色。廣彩工藝的題材十分豐富,有採用富民風寓意圖案的手工彩繪,如鬥雞、白菜等,也有使用色上描金、堆彩、堆金等裝飾技法的織金彩繪,還有為迎合歐美審美觀題材、用色的定制彩繪外銷瓷。

在課堂上,導師會鼓勵學員重新審視如何運用廣彩的傳統元素,例如瓷器上常見的「萬字錦」花紋,有學員就改用了城市中常見的窗花等;也有學員設計了自己喜愛的動漫元素,與現實生活連結。

竹製蒸籠分全竹、木竹。全竹是用多塊薄竹片夾在一起製造,而木竹蒸籠會加入木竹片做出外殼,較耐用且不易變型,現時在油麻地上海街一帶的廚具店舖仍可購買得到。以竹蒸籠蒸出來的食物,總帶着淡淡的香氣,也是環保的物料。傳統工藝師傅從一根竹子「開料」,把原條竹枝用刀剖成薄薄的竹條,逐步做出一個傳統竹製蒸籠,當中涉及很多工藝,學員均表示製作中包含傳統小智慧,需要跟師傅互相交流才會了解。

避免傳統工藝失傳

白鐵工藝如白鐵信箱、麻將箱、水桶、米缸等,曾陪伴不少老一輩港人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白鐵在金屬中價錢最便宜,也耐用防火,加上材質較軟,只要將摺位處的鐵片打平,便可接合成形。白鐵注重實用而不講求美觀,時至今日,白鐵工藝似乎已被社會淘汰,但不少老師傅正努力加入新元素,避免這項工藝失傳。

課程中導師除傳授白鐵工藝技巧外,亦結合現代藝術,靈活裁剪物料,設計出創新的作品,如把白鐵由常見的風喉變為組合盒和戒指、耳環等。

特設網上展覽

第三屆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畢業展覽現正於K11購物藝術館藝術空間舉行,並會配合網上展覽展示超過500件導師與學生的成果與作品,及策劃連串限定工作坊及導賞團,期望年輕人將傳統文化透過創新的設計展現。

網上展覽︰ichplus.org.hk/en/programme/annual-showcases

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畢業展覽

日期︰即日至7月4日

時間︰11am-10pm

地點︰尖沙咀河內道18號chi K1藝術空間

費用︰免費

撰文︰李越樺

相片︰主辦機構提供

美術︰顏玉玲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