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彩色口罩染料或增皮膚癌風險 專家拆解2大情況易釋致癌物

發佈時間: 2021/01/05

疫情持續至今,口罩除了用作防疫外,亦漸漸融入日常生活,成為潮流配飾之一,顏色圖案設計更越來越多元。不過台灣曾發現有彩色口罩採用染料含有「衍生特定芳香胺之偶氮色料」(下稱偶氮色料),長期接觸或增加致癌風險。有專家則提醒,市民應盡量避免選用彩色口罩,減少接觸染料,減低致癌風險。

高溫強酸環境釋出「芳香胺」增致癌風險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院校健康及生命科學系高級講師姜艷媚博士(Amy)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大部份有顏色的產品都會用到染料,當染料的結構含有「偶氮基」,則屬「偶氮色料」。一般而言,「偶氮色料」的結構是由「偶氮基」連接著「芳香胺」,屬於一個穩定的化合物,但當遇上高溫及強酸的環境,結構會被破壞並釋放出「芳香胺」,增加致癌風險。

避免接觸口罩外層 接觸後要洗手

姜博士表示,根據歐洲聯盟訂立化學品條例《化學品註冊、評估、授權及限制法規》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縮寫REACH),對「偶氮色料」有列明規限,限制其含量不可高於30ppm,部分較危險的「偶氮色料」更被禁用,因此致癌風險相對較低;另外,「偶氮色料」通常用於口罩外層,不是直接接觸到皮膚,所以對人體的直接影響亦相對較低。

姜博士指出,應避免戴上帶有彩色內層的口罩,因為消費者難以得知著色劑的詳細資訊,如果和皮膚直接接觸「偶氮色料」,有機會增加致癌風險。同時,又提醒市民接觸口罩彩色部分後應盡快洗手,避免不慎吞食染料。

另外,口罩一旦被沾濕亦應更換,除了避免過濾能力受影響外,亦可減低「偶氮色料」滲透而產生之誤食問題,從而增加致癌風險。

(↓點擊圖片放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f2f5345e-e15f-4394-8346-42b411f07d4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長期接觸可致皮膚過敏及誘發癌症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則表示,外科口罩最主要的作用是阻隔飛沫及細菌,市面上的彩色口罩僅為增加美觀效果。部分彩色口罩或採用「偶氮色料」為染料,進入人體後會分解成致癌物「芳香胺」,長期接觸可引致皮膚過敏,亦可增加膀胱癌、皮膚癌、肺癌、胃癌、肝癌等風險。

建議選用素色口罩

梁醫生表示,在除戴彩色口罩的過程中,雙手和皮膚有機會接觸到染料,而且染料亦可以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因此市民應盡量避免選用彩色口罩。他建議選用素色、及由合規格廠商所出產的口罩,從而減低致癌風險。

毒理專家指2大情況易釋致癌物

就口罩偶氮染料致癌風險,台灣毒理專家招名威指出,攸關於偶氮化合物AZO(R-N=N-R')上的「碳氮鍵」結構是否被破壞。而這種「碳氮」的連結非常穩定,只在極酸、高溫2種特殊情況下,這種連結才可能會斷裂釋出致癌物。

他又指,偶氮染劑分解並非隨時會發生,戴口罩時只要避免經常用舌頭舔口罩,或直接吞下肚,染料應不至於過量進入人體,毋須過度反應。相反,他認為有些彩色口罩可能含微量重金屬,對兒童健康更不利。

台灣曾檢測出2款口罩含「偶氮色料」

台灣行政院消保處在2019年曾對口罩品質進行檢測,結果發現25個樣本中,有17個品質不合格,其中有2款口罩更被驗出含致癌物「偶氮色料」超標。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接受台灣傳媒訪問時,建議選購合格的口罩,若發現口罩有褪色應立即停用。

彩色口罩偶氮染料恐致癌,2款曾驗出超標台灣將嚴查,詳情即睇:【下一頁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陳樂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