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氣候變化】甲烷排放抵銷一半碳吸收 紅樹林濕地恐增溫室效應

發佈時間: 2020/07/02

全球暖化問題持續,一般認知中紅樹林均有助減少二氧化碳於大氣中積聚,但中大一項持續3年的最新研究發現,紅樹林濕地排放出來的甲烷,將抵銷高達一半的碳吸收降溫效益。隨着全球暖化、河流徑流增加等,紅樹林濕地的甲烷排放更會繼續上升。研究結果已於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環境科學領域的頂尖學術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發表。

紅樹林和鹽沼等海岸帶濕地,因擁有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沉積率,有利有機碳大量儲存,有助減少二氧化碳於大氣中積聚,但濕地因經常被水淹沒造成其土壤缺氧下釋放的甲烷(沼氣)或會抵銷當中碳吸收量。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g"}}{{/hket:inline-image}}

設於米埔沼澤的渦度相關系統,無間斷監測整片紅樹林區域和大氣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交換量。(中大提供)

中大團隊 米埔3年無間斷監測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黎育科早前與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史丹福大學等科學家,組成國際研究團隊,到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紅樹林濕地進行為期3年的無間斷野外監測,成功創建出全球首套亞熱帶河口紅樹林生態系統甲烷排放的數據庫。團隊分析數據後發現,米埔紅樹林的全年平均甲烷排放量為每平方米15.6克,推算紅樹林吸收二氧化碳帶來的降溫效應,在未來20年及100年將分別有52%及24%會被甲烷排放帶來的增溫效應所抵銷。

黎育科指,甲烷是一種十分強勁的溫室氣體,其產生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30多倍。其中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多條河流交滙處,河流水流量的變化會影響海岸帶濕地的水文、鹽度及有機物含量,加上香港冬夏季溫度差異明顯,亦屬影響甲烷排放量的重要因子。

他料米埔以至全球的河口紅樹林甲烷排放量,會因為全球暖化、河流流量增加及水污染排放的綜合影響而繼續上升,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證明需考慮二氧化碳和甲烷於紅樹林和大氣間的交換量,以準確評估亞熱帶紅樹林對氣候的整體影響。

撰文:石嘉盈
責任編輯:梁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