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心理學

發佈時間: 2020/06/29

安全感心理學

從愛情、家庭到日常生活,每個人都追求安全感,但其實甚麼是安全感呢?從心理學角度看,安全感是一個關於認知和情感的結構,具體來說就是人們內心平靜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對事情有正面、開放的態度,而且展現自信與信任,並時刻感到放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人類需求層次理論,當中的5種需求,安全感排第二,於人類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上,可見人類對安全感的需要及其重要性。安全感對個人來說,是影響基本感受、行為的重要元素。人們絕大部分的行為,都由對安全感的需要所推動。

一個人的安全感,受客觀和主觀、內在與外在因素影響,其中最關鍵的個人因素是個人心理抗逆力和性格。心理抗逆力是指人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那種適應、恢復和應對的能力。這種能力會影響人的情緒,也就是面對困難時情感所受的影響。個人的心理抗逆力也受個性、環境和社區環境等因素影響。此外,性格也會影響人的安全感,例如控制狂或者有迴避性人格障礙的人,會因為其較強的心理防禦機制,因而擁有較低安全感。

建立安全感,也與年齡、婚姻和宗教等眾多外在因素有關。我們現時所面對的社會困境,也許亦直接帶來不安感,情況究竟何時會好轉?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黃仲遠、李秋婷 港台節目《捉心理》,逢周日晚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一台播出。
欄名: 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