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吸血蠓出沒】夏天「小黑蚊」肆虐咬到又痕又痛 專家教簡單4招趕絕蠓患

發佈時間: 2020/06/02

夏天蚊蟲為患,讓人不勝煩厭。台灣一名男子近日深受「小黑蚊」大軍困擾,在短時間內便已打死數十隻,「戰績」彪炳,引起不少網民共鳴。有滅蟲專家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事主口中的「小黑蚊」與本港常見的吸血蠓十分相似,活躍於夏天及草叢,被吸血蠓叮咬後的皮膚,癢痛感覺會持續數日,另分享4大簡單方法驅趕吸血蠓。

該名男子在Facebook群組「爆怨公社」上載照片,可見其手上有超過30隻「小黑蚊」的屍體,並留言道:「夏天到了,是不是對小黑蚊很困擾?」隨即引起網民熱議,紛紛分享自己被「小黑蚊」得又癢又痛的經歷,「真的癢到爆炸」、「叮完當天沒事無感,第二天開始超癢超痛的」。另有人表示,皮膚一旦被「小黑蚊」叮咬,痕癢感至少一個月後方才完全消失。

{{hket:inline-image name="100625584_3861333787270421_2431116450639904768_n.jpg"}}{{/hket:inline-image}}

該名網民一口條捕殺超過30隻「小黑蚊」。(「爆怨公社」Facebook圖片)

{{hket:inline-image name="101814550_3656799181002175_994010287340257280_o.jpg"}}{{/hket:inline-image}}

另有台灣網民指,日前到公園一遊,結果被「小黑蚊」叮至小腿紅腫。(「宜蘭知識+」Facebook圖片)

台灣「小黑蚊」與吸血蠓相似

據了解,台灣俗稱的「小黑蚊」實際為蠓,以本土品種台灣鋏蠓最為常見。「觀林蟲害」的滅蟲專家鄭國鏗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上述「小黑蚊」的外形與本港常見的吸血蠓十分相似,吸血蠓主要活躍於夏天,經常出沒在泥土、草叢及叢林,在私人屋苑或車站亦十分常見。他表示,吸血蠓的習慣與蚊一樣,通常以體溫較高的人作獵物,傷口會痕癢及疼痛長達數天。

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資料顯示,皮膚被蠓叮咬會迅速感到不適及引致發炎,情況可持續數天至數星期;搔抓會使瘙癢惡化,可導致細菌感染及令傷處癒合緩慢。一般情況下,蠓不是傳播疾病給人類的重要病媒。

4招防吸血蠓

雖然吸血蠓在戶外較為常見,不過仍然有機會入侵綠化的私人屋苑或村屋,鄭國鏗建議以下4個方法驅趕吸血蠓:

  • 在窗框安裝紗網,網格需小於0.75毫米
  • 外出時穿着淺色衫褲
  • 使用含避蚊胺﹙DEET﹚、驅蚊酯或三甲基戊二醇等的昆蟲驅避劑
  • 掛上防蚊磚

他補充,雖然含尤加利或香茅成分的精油可有效驅蠓,但不建議將其直接噴在皮膚上;如果想更有效驅趕吸血蠓,可將含尤加利或香茅成分的防蚊磚掛在袋子,效力可長達2至3個月。

撰文:黎穎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