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不時不食】大閘蟹偏寒涼易傷腸胃 中醫拆解禁忌和食法

發佈時間: 2019/09/20

又到吃大閘蟹的季節,一年一次,不少人趁時令都會多吃幾隻,但大閘蟹都是不宜多吃。註冊中醫師鄭智仁接受《晴報》訪問時說,大閘蟹偏寒涼,有補骨髓功效,但有些人就不宜食用。此外,吃大閘蟹也有禁忌,不能與某些食物一起進食,就讓中醫為你逐一拆解。

寒中之寒蟹心不要吃

鄭智仁說,蟹類具有養筋活血、利肢節、補骨髓功效,亦能清熱解毒,對於腰膝痠軟、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和熱病患者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他又說,蟹黃及蟹膏中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磷脂、維他命等,但因脂肪總量、膽固醇高,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疾病等人士,最好少吃蟹膏。他提醒,蟹的腸胃特別髒;蟹腮易匿藏寄生蟲;蟹心較寒涼,這些部位均不宜進食。

{{hket:inline-image name="20190920_crab.jpeg"}}{{/hket:inline-image}}

小貼士︰蟹心是一個白色的六角形,一般位於蟹中央一塊黑色膜衣下。

避免吃大閘蟹之人士

大閘蟹偏寒涼,並非適合所有人進食。鄭智仁表示,大閘蟹能活血祛瘀,孕婦食用會增加流產風險,以下人士亦應避免進食大閘蟹︰

脾胃虛弱:大閘蟹寒涼,削弱消化功能。

月經期間:進食寒涼食物,會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容易產生血塊,引發痛經。

感冒患者:大閘蟹寒涼,容易成肺氣閉塞,加重症狀,令感冒日久不癒。

過敏性哮喘、皮疹患者:蟹類含致敏原,易引發敏感症狀。

膽囊炎、膽結石症、肝炎病人:進食後會加劇病情,還會提高受大閘蟹病原感染的風險。

由於大閘蟹偏寒涼,鄭智仁建議以下茶療以驅寒︰

材料︰生薑10克、紫蘇葉10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生薑、紫蘇洗淨後,以500毫升水煎煮約10分鐘,過濾後加入紅糖飲用。

功效:生薑、紫蘇解魚蟹毒,它們的揮發油成分有鎮吐、抗炎作用,亦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將兩者煎成茶飲,再加入暖胃散寒的紅糖調味,能減少大閘蟹對胃腸道的影響。

大閘蟹時不應吃甚麼

鄭智仁提醒,大閘蟹不能與有高含量鞣質(Tannin,或稱單寧)的食物一起吃,例如︰柿、山楂、橙、桃、梨,黑茶(例如普洱)等食物。鞣質會與蟹類的蛋白質結合,產生不溶於水的沉澱物,影響消化能力,脾胃較弱的人或會出現肚瀉、消化不良。

他強調,大閘蟹本身膽固醇偏高,一隻大閘蟹平均有180至220毫克膽固醇含量,一般的健康成年人每天不宜吸收超過300毫克的膽固醇;有高血脂問題的人士,則每天不宜吸收超過200毫克的膽固醇。因此,一般健康成年人一日食1至2隻已經「達標」;高血脂患者則最多只可吃1隻。

{{hket:inline-image name="DRCHENG.jpeg"}}{{/hket:inline-image}}

註冊中醫師鄭智仁

撰文:李麗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