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小太空人憑毅力挑戰自我

發佈時間: 2019/08/22

以「It's Possible」為口號的萬通保險小太空人今屆的旅程完成了。這個參觀美國太空中心的遊學團是小學生界的盛事。有父母多年來悉心栽培兒子參加比賽,落選了再參加,6年間為3名兒子一起設計不同的太空模型參賽,其中2名兒子獲選;也有曾患血癌的小太空人,爸爸鼓勵參賽突破自己。

身高差不多達160米的陳子佑(Timothy),是今屆8位小太空人之中最高,就讀於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四年級。個子高高的他坐在模擬太空駕駛艙內感受無重力狀態下的搖擺,特別有一種穩重有力的感覺。完成了9天美國太空訓練中心的特訓任務,他與其餘7位小太空人一起上台接受「勳章」加冕,一起行salute(敬禮)禮。

三個兒子 兩名小太空人

能夠在2,000名參加者中脫穎而出,成為8位小太空人之一,是英語溝通、航天知識和待人接物等能力的總和,實在是一項榮譽。而對Timothy來說,小太空人更是家中的一項傳承的大事。他的大哥哥陳子彥今年15歲,8歲那年開始參加小太空人計劃,那年落選了,9歲再接再厲,終於獲選了,成為家中的第一位小太空人。

二哥哥陳子信也是八歲那年第一次參加,努力了2年,曾試過入圍第2輪,最後落敗。到排行最少的Timothy,同樣8歲那年第一次參加,同樣落選,今年再參選,終於成功獲選。這樣,3兄弟6年來各自參選了2次,有得有失的經歷,成為了3兄弟成長的共同回憶。

共同成長的,還有陳爸爸陳贊恒。參賽者必須製作一個太空模型參賽,為了製作這個模型,他每次都悉心搜索家中的廢物作物料,例如水瓶、飲管、紙皮紙盒等,與兒子一起製作太空概念的模型。

廢物利用 製作宇宙模型

為了認識更多太空知識,他會與孩子一起看書、上網,思考不同的製作方式,3位兒子共6年的參賽的經歷,爸爸製作了6個不同的太空模型,「每年就是不斷搜集廢物,用來進行製作。」受到兩位哥哥的感染,Timothy自小已經喜歡看書,也特別喜歡看諾貝爾獎得主霍金和妹妹出版的一套太空小說《George's Secret Key to the Universe》。去年失敗後,今年他與爸爸一起製作波子遊戲,波子在一個模擬的太空宇宙上滑動,走到不同的星體,學習該星體的名稱及簡介。

3兄弟每人都有兩次機會參賽,機會均等,陳爸爸說︰「讓兒子知道失敗了可以再來的,盡了力就不要計較成果。」二子子信最終失落小太空人,但他成功入選了第二輪,有機會參加宿營活動,也是一種得着。一家人一起探索太空,6年6個模型已成為一家人重要的生活回憶。

3歲患血癌 無礙太空求知慾

相比子佑,11歲就讀五年級的陳敖天(Altan)是個子最小的一位。3歲多時曾患白血病的他多少影響了他的體格發展,但無阻先天聰穎理解力強的天賦,他說話理性而具體︰「我是3歲11個月患病的,病了3年,已經不記得病時的感覺了。」問他有甚麼目標,他會反問是短期或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升上自己的中學(直屬王錦輝中學),長期(目標)則是坐火箭。」

爸爸是科技大學電子及電腦工程學系教授陳文發博士,他一心治癒兒子外,亦鼓勵兒子跳出框架嘗試不同的事情,「3歲時我會讓他跳芭蕾舞,別人奇怪男孩子跳舞,我倒認為為甚麼不可以。」希望兒子不落俗套,自己先要做榜樣,「我要他做,不用說出口,自己先做出來,現在我會學潛水、參加毅行者,自己跳出自己的框架,他就會跟着來。」

撰文︰馮淑嫻 (lydia.shfung@gmail.com)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攝影︰林良明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