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全職媽媽自創教具 助孩子建數學概念

發佈時間: 2019/06/19

數學講求操練,但也要打好基礎,到底6歲前,怎樣才可建立基本數感?全職媽媽Eva因大仔今年要參與小學面試,卻不懂數數,決定上網研究美國、新加坡的幼童怎樣學數學。她發現香港幼稚園教得太快,半年前開始用自創的立體小遊戲、口訣,在外國訂專業教具,及編製一系列學習活動,讓兒子玩出數感。

育有5歲及2歲子女的馬太(Eva)曾是酒店高層,擁有兩個大學學位,為配合子女成長,現於網上經營布藝品。隨着兒子課業愈來愈深,她近年以蒙特梭利教育構思教具,教大仔面對數學挑戰,她謂家中對話以英語為主,駿駿也有學拼音,英文部分最叫她放心,但去年觀察到兒子缺乏數感,擔心他升小後學加減數會有困難,故上網找尋外國幼稚園如何教數。

教導數感基礎

她謂數感泛指「對數學的直覺理解能力」,在幼兒的學習上可比喻為了解數的位值概念與運算的性質等。「數感好的小朋友可以靈活地進行思考和推理,把數學融合於日常生活中。」她笑謂駿駿4歲時雖然能數1至100,但只是唸口簧。「當問9是排在6之前還是之後,4之前應是甚麼數字,他便答不出來。他數1至5還可以,超出5便會亂,這便是數感低。」

她努力上網研究數學教育,最大發現是外國很少教導幼稚園兒童用算式學習,反而用3年教湊十法,建立數感基礎。她認為香港目標模糊,故希望可以在家強化。「懂計算式或可以由1數到100,不代表有數感,因為每個數字對孩子來說,只是文字而已,我不着重分數高低,只希望之後學上去能融會貫通。」她也同步考查本地國際學校的教具,和美國幼稚園教數學的方法,再配合蒙特梭利,結合創意去創作遊戲,並笑謂期間理順了基本幼兒要掌握的數概。「我察覺孩子學數時喜歡新鮮感,故常要轉換遊戲,期間我看了很多書,自製的玩意一定是色彩豐富。以前我手製過立體節日卡送人,也喜歡剪紙,故造教具時會加入不同質感的東西,例如布、磁石等等。」

Eva謂最有趣是發現有些觀念,大人以為小朋友一定有。「他們見到兩款大細不同、數量相同的東西,因視覺影響,會說物件大的一方數量較多。故我會跟他直接去數玩具,明白不同形態的物品,可以具備相同數量,建立其感知數學的能力。」

引入多元教具

在搜羅的教具中她謂最滿意的是「10s Frame」的美國教具,因設計具心思、能夠清晰表達如何運用湊十法。「它是4條海綿製造而成,每條有5格,小朋友能一目了然如何讓複雜的演算變成10後,再分別加減。」她強調外國幼稚園教學生湊十法理念,會用3年時間訓練。

她謂大人習慣見到8+7會心算或數手指,但湊十法是把8(加2)先變成10,再用7去把餘數扣減,很快已算到15。她感到半年來天天用遊戲跟大仔練習,已大有進步。「湊十法有很多玩法,外國學校也會用算盤,而我曾製作過彩虹橋,也有用手指卡去教。手指卡比較單用手指有趣,可以用搖骰仔玩,搖到3,便鬥快找7字的手指卡。」

蒙特梭利教具「百數表」

蒙特梭利教具「百數表」早在日本應用多年,她去年便用紙張嘗試自製,最後託朋友在日本買最傳統磁石百數表。「百數表是雙面,一面白板沒數字,另一面每格寫上1到100。」看似玩法簡單的百數表,玩來卻需要耐性,但可讓孩童明白數與數間有規律性。「可以先剪裁100張小卡,讓孩子抽,抽到50便要在表上找對位放上去,不要以為簡單,對4歲來說,會分不到數量大的放在下面區間,數量小的是上面。故一開始只給他排1到20,並在數列前貼標記作提示,以建立他的成功感。」

她去年開始在FB分享心得,曾有過百家長表示自己遇到同類問題,要求她分享遊戲和學習活動。「因之前已有營運網站的經驗,故我把自己常用及感到最有效的教具推廣出去,很多家長是需要指引,及明白點解要玩和有何目標。」

Eva臉書:http://m.facebook.com/mek2house

撰文︰胡麗珊

攝影︰陳智良、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陳超雄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