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親子閱讀日 走到戶外講故事

發佈時間: 2019/05/08

閱讀和講故事,不應只限於室內。救世軍在上周六舉行「喜閱家庭」親子閱讀日,走到公園由老師們演繹如何把故事變成活動,歡迎家長一起參與,享受走動故事的樂趣。早前救世軍禾輋幼兒學校便在公園舉行英語故事活動,衝出課室,讓學生置身跟英文書《Shark in the Park》相同情景,提升學生閱讀趣味。

救世軍禾輋幼兒學校校長梁肅賢指出,學校每天有故事閱讀時間,並在課室設置圖書角、分享故事,及運用不同閱讀策略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

學校由2015年起已開始在閱讀中加入戶外閱讀元素,作為教學策略。「老師會先跟主題選書,看甚麼環境適合,盡量帶學生到現場,例如夏天多雨、秋天則起涼風,老師便會選擇相關的書去設計;學生也曾走入超市、街市等地,就有關食物、開派對等主題的圖書作探索活動,並真實地去預備派對。」

引起聯想

學校高班同學這天在公園舉行「繪本在野」,由鄭羚飛及屈曉璇老師帶領閱讀英文書《Shark in the Park》,老師以故事中的情節作引子,透過戶外律動和遊戲,引起學生對故事的聯想,最後加入繪畫時間,讓幼兒更投入。

《Shark in the Park》是經典童書,講述小男生Timothy Pope帶着他心愛的望遠鏡探索,不斷窺看身邊事物,當看到公園內類似鯊魚鰭形狀的東西,便失措大叫:There's a shark in the park!故事情節由他找到不同形狀的東西去演進,熱身活動是小朋友代入書中主角,走在公園中找尋不同形狀,期間用眼找、聞一聞花草的氣味、看看草地上有沒有小昆蟲、並會摸一下樹的質感……老師會用英語把事物描述出來,提升孩子的聽講能力;而為了增加氣氛,現場也會播放音樂,令學生更投入。

小朋友最後圍圈坐在草地上聽老師演繹故事,期間老師會用到插圖中的綫索,鼓勵孩子討論公園內可能有些甚麼?或書中的其他人正在幹甚麼?孩子都踴躍舉手作答,發揮想像力;學生也學會用書中語句彼此鼓勵:Be brave!Look around!更會學唱由老師把書中句子改編的兒歌。老師引導孩子思考時,也容讓孩子自由發揮,不會設定既定答案,並鼓勵人人都參與。

主動閱讀

鄭羚飛及屈曉璇老師強調平時教學,也較少坐定定去讀故事,而走動故事在選書上會找有重複句子及劇情、插圖豐富的童書,以方便提升小朋友好奇心,《Shark in the Park》結局便有不少伏綫讓她們設計不同驚喜跟學生互動。「我們發現用這方法讀故事,學生回到課室後很有動機重看書本,並重複遊戲中的動作及當中的句子,有孩子更會回家找父母一起示範當天的遊戲,那對故事便更深刻。」

她們同時感到,做走動故事活動也需要因應學生程度,故她們要更高的應變能力。「講英語要有自信心,不是人人都有勇氣,我們會觀察每個孩子能力,簡化句子,例如留空一個字去引他們作答,建立成功感……走動故事最好的地方是學習過程是很自主地發生,我們不是刻板去教孩子認字,而且他們本身已融入故事中,在有意義的語境中去聽和講英文,之後也會在生活中應用出來!」

推動理念 拓展家長視野

梁校長強調,學校希望推動走動故事理念,拓展家長視野,望幼兒感到閱讀的快樂,並享受閱讀。「小朋友在真實情境中,代入主角的情感,可以建立想像力和推敲故事的能力,日後當自主閱讀任何故事時,都可以運用相同的能力。」

撰文︰胡麗珊

攝影︰曾有為

編輯︰余運慶

美術︰陳超雄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