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退休校長 推動幼兒情緒教育工作

發佈時間: 2019/05/06

有齊心的團隊,才能發揮最佳效能,學校的營運也不例外。退休校長康羅賜珍(康太)指出,校長是當中關鍵角色,既要建立團隊精神,同時亦要讓老師信服。

康太任教津貼中學20多年,再轉任直資中學創校校長,一當14年直至退休。她直言,作為校長不單要愛惜學生,也要愛惜老師。「關係很重要,不論同事之間、學生之間,要是不喜歡身處的環境,往往難以投入工作及學習。以制度、考核來維繫,團隊難以有向心力,因為制度留不住人才。」

她強調,要有開心的老師,才會有開心的學生。而作為團隊的領導,首先要搞好人際關係,以情感作回應,她相信Daniel Goleman「Leading with your heart」的理念,是用心去帶、用心去教。她不諱言,在她擔任直資中學校長的十多年間,老師流轉也高。直資學校給老師的保障未必長遠,也有不少同事遭挖角,發展不俗,至今仍與她保持聯絡。

輔導教育工作

康太自1978年開始擔任英文及會計科老師,也做輔導工作;自言在頭20年的職業生涯中,小朋友的個案沒那麼複雜,也少有用生命來作出控訴,困擾的問題同樣離不開學業、友儕、家庭、愛情,但大的危機較少。面對有學生輕生,學校要啟動危機處理,要輔導全校學生、家長、老師,她表示,對曾教過肇事學生的老師而言,有時甚至會有自疚感;也曾有學生的媽媽在孩子考A-Level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學校安排工友到試場接學生回校,由康太告訴學生噩耗。她直言是輔導生涯中頗困難的個案。「要先想清楚怎樣說,如何鋪排對話、安慰、鼓勵,令同學明白及接受,才會取得有成果的溝通。記得當時對他說︰我知道你很難過,但明天我不想你放棄……希望你把傷心的事情暫時放在一旁。」

近年「贏在起跑綫」的心態愈演愈烈,康太感到80後爸爸媽媽成長於富裕一代,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物質豐富,由多位成年人照顧,一同捧着保護。「其實不單是小朋友怕輸,成年人的心態更甚,在不少活動中,孩子每輸掉比賽,自有一群家長提出爭議及投訴,有時學識好的家長,反應更激烈,其實情況並不健康,大人小朋友也受壓力。」

但她自言理解家長為何擔心,現今科技進步、社會步調快,競爭對手不單來自本土,而是全球。「成年人看到世界艱難,因而對下一代的前景更擔心,害怕孩子在此嚴峻的環境中輸掉。曾有精神緊張的家長,每晚要小朋友把功課擦掉重寫,不斷寫、不斷擦,小朋友不願返學,有一天攬着學校校長哭訴很累,其實已出現情緒危機;也見過不少爸媽會強行決定子女的前途,如選科擇業等,甚至因而令親子關係破裂。」

親子繪本教材

康太於兩年前正式退休,仍不忘輔導教育工作,深感要孩子快樂,情緒教育很重要,因而致力在幼稚園推動《情緒智慧小蘑菇》教材,並創作15冊親子繪本於今年書展推出。她強調,情緒智慧愈早學習愈好,更應放在學校課程內。

她近年主持了不少工作坊,常問前綫老師小朋友正遇到甚麼問題,答案離不開孤單、欠缺解難能力、抗逆能力也低……「這一代小朋友家中即使有50種玩具,卻沒有時間玩,時間都花在課業或課外學習。小朋友焦慮年輕化,到中學才處理情緒已太遲。」

優質親子時間

康太的兩個女兒也是80後,她們年幼時康太獲舊校升任副校長,她一度婉拒,理由是要回家湊女,校長於是容許她每天4點半放工,康太也真的每天4點半便把工作帶回家做;每天與女兒有數小時優質的親子時間,到晚上才處理工作。「當年的教學工作似沒有現今的忙,當今教育制度,要學生明白知識,而且要懂得應用,要教得好實非易事。」

她自言管教女兒較丈夫嚴厲,強調對孩子要有要求、有界綫,要讓他們有規範,知道甚麼可做甚麼不可做,同時營造關愛環境,讓小朋友有安全感。康太也不主張子女太年幼便到海外升學,特別初中階段青春期的孩子,最好留在父母身邊。她的兩個女兒都是完成中學課程才到美國升學,大女兒就讀史丹福大學,本在當地任工程師,因喜歡教書而決定回流香港;細女自小喜歡繪畫,康太也讓她發揮所長,其後入讀加州聖荷西大學,曾先後在美國及本港大型公司做櫥窗設計。

康太在構思《情緒智慧小蘑菇》時,已力邀細女一同合作,由她設計系列角色、繪畫插畫,以生活化故事讓孩子辨識及處理情緒,表達個人感受,書中並提供家長小貼士,教導溝通技巧。

撰文︰李越樺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