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道會呂明才小學新校長馬俊江今年上任,為令小朋友發展個人潛能,學校將全力改革小學環境及引入新編時間表。剛開學不久,馬校長便舉辦長達100天的「校長適應課程」,邀請學生自薦當他的老師,望凝聚師生關係。他並會在開學100天後的小一百日宴時,穿校服以學生身份出席。
馬校長謂呂小以基層學童為主,故希望找多些資源幫助學生。他指學校功課量不多,師生關係良好,走入校園已感受到開心和關愛。不過這裏的設計只比火柴盒校舍稍新,故課室仍用昔日吊扇及鐵窗,希望未來能改善學校設施,並在原先的基礎上,在課程中加入創意、活力和夢想。
推校長適應課程
剛開學不久,校長便舉辦長達100天的「校長適應課程」,邀請學生自薦當他的老師,每天由3位學生在小息帶他認識學校。他笑言試行了兩星期,因校長會認真地叫他們作老師,吸引了不少好奇學生來報名。「我是第一次當校長,自己也戰戰兢兢,很想融入小朋友世界。當適應課程完結,會跟小一孩子舉行百日宴,更已訂製了校長版的小學校服。」
有六年班學生這天帶校長參觀學校後園範圍,因人迹罕至,故校長誤以為是「禁區」,學生告訴他這兒有珍貴的沉香樹、橘樹、桃樹。遇到校園某些角落會豎起一些巨型毛公仔,校長會叫小朋友介紹一下。「這隻公仔是嘉菲,他天天看着我們返學,是我們的校友。這隻是收集環保物品的公仔……」開學兩周內,至今已有十多位學生老師帶過校長遊校園,同學們謂藉此拉近了距離,最意外是校長會認真請教他們,故感到很開心。自小在屋邨成長的馬校長坦言在屋邨小學任教,很有挑戰性。「他們的家庭跟我昔日一樣,比較欠缺支援,很多事要倚靠自己上進,因此學校給孩子體會成功,表達想法很重要!」他也計劃開設校長Cafe,跟家長多點分享校長的想法。
革新上課時間表
馬校長自言幼時跟讀書很叻的孖生弟弟在同一小學讀書,因二人長相相似,父母、老師常拿他們比較。「我是甚麼都不叻的一個,而我又很多言,生活在標籤效應下,小小年紀已學會自覺不及弟弟、是讀不成書,開始半放棄自己。」但他幸運地知道自己有聰明一面,甚至多嘴原來也是不錯的優點。「我常闖禍,但可能只是孩子需要找平台疏導創意。因成績不好,已早早考慮學裝修、學廚,中五後更決心考警校……但人生很奇怪,上天給予你潛質,會帶你走最適合的路。我沒去讀警校,反而上了預科,轉了另一中學,遇到好老師,結果讓我開竅,很想努力,最後入了教育學院。」
他回想若不是遇到好老師,不會改變如此大,故希望呂小的老師也富正能量,延續愛心。「我感覺小朋友和老師都要有夢想,希望人人都找到優點和長處。」他強調普遍家長都要全時間工作,故學校希望能想方法減輕家長壓力,釋放親子時間。
校方現正策劃革新上課時間表,回復半日制精神。「所有科將會集中在上午完成,並會在下午設有功課堂,望學生在學校內完成大部分功課。」而周一至四的下午學生上OLE(課外學習時段),周五是自選活動(Joyful Friday),其中一個創意課程是與社企「軸物行者」合作,推行環保單車小達人課程,讓學生學習單車的機械原理、基本維修單車技術,並用廢棄車胎及木板,由零開始砌一架環保單車。此外,學校也會申請基金,把一架退役九巴巴士改裝成STEM教室,讓學生上課。「我們也希望取得優質教育基金在校園周圍建設單車徑,讓低年班、友好幼稚園及社區人士來校使用同學設計的環保車。」他強調OLE是仿效中學設計,由老師任教,目標是要拓闊小朋友課本以外的體驗。「各級會持續集中學一項活動,老師可用自己興趣,如喜歡堆沙的老師帶學生去嘗試堆沙比賽,形式可多樣化。」
下學年學校同時試行DreamStarter計劃,這計劃是他在舊校當副校長時已孕育,目的是希望讓學生自決一個夢想,用一年實踐。「要籌募經費,第一年先由教育大學準老師入來策劃,下學期先選一級試行。DreamStarter有天馬行空一面,但又要有實踐價值,它不計分,故沒有評估壓力。」
撰文:胡麗珊
攝影:陳國峰
部分圖片:受訪學校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