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與娃娃互動 培養孩子同理心

發佈時間: 2018/03/09

幼兒階段的孩子較為自我中心,很難理解別人的需要,也常與同儕競爭。有社工透過布娃娃培養同理心,有助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也可教導孩子應對情緒來襲。

輔導社工Jenny Ma曾借助同理心娃娃(Empathy Dolls)與有過度活躍行為的孩子進行遊戲,男孩抱着娃娃,會慢慢由躁動變得平和,更表示不會隨便把娃娃丟下。她稱,由瑞典設計師創作的同理心娃娃,能協助孩子培養同理心,並嘗試了解他人的需要,同時作出適當的回應。

她解釋,同理心娃娃質地柔軟,抱在懷裏就像抱着嬰兒一般,她的一雙眼睛彷彿懂得跟孩子溝通,並能帶出親密的感覺,可喚醒孩子內心感覺,刺激人際互動。設計師團隊中本身也有教育工作者,曾把同理心娃娃應用於家庭治療、社會科學及兒童美術教育上。

表達焦慮 紓緩情緒

Jenny續稱,有同理心的孩子人際關係一般會較好,在同儕間亦會較受歡迎。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成長過程透過與娃娃的互動,在所處的環境中能取得一定的能力感。「孩子可以跟娃娃討論個人經驗、感受和渴望,也可以用聯想的手法,把娃娃代入媽媽、爸爸及兄弟姊妹等,表達平日不敢表達的感受。」

此外,娃娃亦為孩子提供一個重複個人經驗的象徵手法,如表達焦慮、衝突、渴望等感受;對身心受傷的孩子,娃娃亦起着情緒紓緩的作用。她建議家長可把同理心娃娃抱入懷裏,讓孩子看着其眼睛,問問孩子娃娃想跟他說甚麼?想像娃娃內心的需要,然後引伸各種話題。

家長亦可示範如何替娃娃換衣服,讓孩子學習照顧娃娃。但要是孩子對娃娃打罵,甚至想肢解它來進行發洩,家長便需要細心了解孩子為何會如此,助他們讀懂心事,提升情緒理解力。

編輯︰周藹文

美術︰招潤洪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