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專家解讀 資優兒童須引導

發佈時間: 2017/07/28

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天資過人,智商(IQ)愈高愈好。不過資優並不單指智商,因此家長眼光也不應過於狹隘,只追求孩子有高IQ。

根據教育局的指引,資優不局限於智力評核。資優兒童是指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潛能的兒童︰1.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2.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3.有獨創性思考,能夠提出創新的意見;4.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特具天份;5.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目標方面有極高能力;6.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方面有突出天份。

留意情緒變化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臨床心理學家陳美筠建議,假如確定子女是資優兒童,要留意其情緒變化,協助他們均衡發展。資優兒童通常會出現以下行為:1.創造力無限;2.尋根究柢;3.感同身受能力特強;4.表面行為反叛;5.喜歡爭辯;6.人際關係欠佳;7.發展不平均;8.沉迷特定興趣。由於資優兒童的行為有別於一般小孩,若家長老師未能理解,會視為有情緒、行為和學習的問題,造成發展障礙和心理挫折。陳美筠鼓勵家長細心聆聽資優孩子的心聲,多了解他們的真正需要。亦有不少家長希望子女成為資優生,安排他們報讀不同課程或活動,但兒童不能靠後天培訓變成資優生,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

撰文:何寶華

攝影(部分):李海藍

編輯:余敏

設計︰nc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