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探索火星時代 激發孩子無限想像

發佈時間: 2017/02/23

不少孩子都知道人類征月的故事,但未必明白征月不等於已衝出太空。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敘事式探索火星節目《MARS火星時代》,連同早前於科學館舉行的「火星時代」展覽,打開了小朋友對天文的好奇心。

火星上有沒有生物?火星比地球熱還是冷?它有沒有水和空氣?為何要叫火星?科學館助理館長徐偉德在為Ethan(十歲)和Celine(八歲)導賞時逐一解讀,包括釐清了登月和登陸火星的基本分別。「太空人在月球上出了事,地球可以很快去救;但火星遠很多,而且要去得花兩年時間。」

從觀星開始

孩子看完展覽,發現原來月球與火星是全然不同的環境狀態。Ethan謂想不到原來火星很光,香港入夜後好容易看到火星。「肉眼望得到,找一粒最光的紅色便是它,在沒有月亮出現的日子最容易見到。」徐偉德鼓勵爸爸可購買望遠鏡嘗試觀測。「與望月球不同,火星上可能有很多恍似運河的地貌,當然是沒法證實,可鼓勵孩子去想像。」

Ethan在電影中理解到升空困難,徐偉德問他知不知人類為何要探索太空?「別以為2033年真的可以去火星殖民,就好像由香港移民加拿大般,其實那是指科技上可以讓人成功登陸,在那裏嘗試自給自足。若能生活500日便很成功,因太空險境之多非人所能想像。」

擁冒險精神

徐偉德解釋,火星地心吸力比地球小,故一定要穿厚重的太空衣,加上沒有磁場保護,會有輻射傷害人體。因而科學家推測若日後有人居住,住在地底會較理想。他指出想像屆時人可住地面,也是想把目標訂高一點。「今天人類的科技,也全是源自當時人敢於想像。征服太空是冒險精神,也是人為下一代謀福祉踏出一步。」他謂雖然水、空氣和所有天然資源在火星不易取得,但去火星可能有助找出未來地球問題的補救方法。「探索火星有助找出方法來應對。」

小朋友聽過全球暖化,但不知道太陽不斷在改變。徐偉德謂人在不斷破壞環境,兩三萬年後,說不定地球環境也會火星化……「我會鼓勵小朋友感恩自己住在地球這個天然有水有空氣,有大氣層保護的地方,更寄語他們要多望望星空。」

點解叫火星?

火星名字令人聯想它氣溫高,是很熱的星。徐偉德笑謂火星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星球,前面是地球,故比地球冷很多,平均溫度為-60°C,早晚的溫差也很大。相對地球,火星的土質因含重鐵,故呈紅色。「星體命名多是反映它的顏色,火星英文是源自希臘戰神,故與它的溫度無關。」

撰文︰胡麗珊

攝影︰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K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