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一家三口讀男校 兒子承傳團體感

發佈時間: 2017/02/14

逾百年歷史的傳統學校,不少校友對母校有情意結,期望子女一代也可延續下去。聖保羅書院創校165周年,屬香港最早創辦的男校,早年預科曾短暫取錄女生,締造不少校園情緣,兼有下一代在母校成長。廖大任及胡傑盈便是其中一對。

聖保羅書院(下稱聖保羅)校友廖大任自中學(1984-1991)就讀聖保羅,邂逅當時轉讀預科的太太胡傑盈,二人從事金融界,兒子廖進曦(2008-2016)由小學讀至中二,才到外國讀書。

聖保羅氣質

男校女生少不免被視為異類,胡傑盈憶述當時總與其他女生聚集在六樓女洗手間,唯一課外活動只有舞蹈學會。「讀了多年女校,若有其他選擇都想試下。」當時母校聖嘉勒女書院已取錄讀預科,毅然轉校多少因為母親一直想弟弟讀聖保羅。

讀了多年男校突然與女生做同學,廖大任笑言始終跟男女校男生不同︰「怎樣也收斂些,扮斯文。」聖保羅舊生較其他男校更重視兄弟情,亦愛野外活動,而廖大任在中學亦是童軍,他肯定的說︰「男校大,大家拍拍膊頭就是兄弟幫。大學畢業出來做事,你遇見的舊生就算不認識他,卻很快會談得來,有親切感。」見識過不少「上進型」的男生,基本上只消談一會已經可知其來自哪間男校;反而聖保羅的學生,有另一種內斂的特質。「感覺上,我們沒有太多alpha male,親切感便是來自這種氣質。」胡傑盈補充︰「我的弟弟讀另一間男校,感覺聖保羅男生較down to earth,屋企就算很有錢,你完全不會發覺。大家都不愛show off,亦不會太aggressive,卻不代表沒有成就。」

建終身興趣

「轉去男女校,幫助我很多。女校會互相競爭,收埋自己,但這裏不是跟隔籬位競爭,而是大家合作做一件事,這個世界很大。」胡傑盈說,學校提供不同活動給學生,卻從不要求學生參加比賽。「給了你一個機會,便自己先學習選擇。兒子去外國讀書,也是他自己決定,可算是學校培養他。」

昔日「羅記人」自中一開始已經要學一項樂器,有完整的樂團,不時代表學校出外比賽,不過廖大任說學校並不要求他們一定要贏。「參與過程有努力過而獲獎,大家很自然有動力一齊去做好。」現時廖大任是舊生合唱團的成員,也是昔日受學校音樂氛圍感染,培養出終身的興趣。

感染兒子投入學校

說起校歌,夫婦二人笑道,任何活動也會唱,連結婚也一樣。「All for each and each for all……吳楚帆也是舊生,我不知道是否正確,他在戲內常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便是來自校歌。」有幾多人記得自己中學校訓?「我們團體感很強,相信先做好本份、令團體好,最後自己都有得着。我也把理念放在生活中,兒子都有受感染,會投入學校生活、團隊合作。現在這代人真的少了這樣。」廖大任說。

撰文︰羅惠儀

攝影︰湯炳強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