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台灣繪本作家 鼓勵港童破框框

發佈時間: 2016/10/28

如何在生活實踐創意教育,這可是全球教育關注的問題。台灣繪本作家黃志民的《吹牛》滿有童趣,正是源自他昔日當教師的生活觀察。他現已退休,仍孜孜不倦從事創作,為大人和兒童開拓美好的童話國度。

黃志民當小學美術教師34年,令他了解兒童,對他們的表情、動作、神態都了然於胸。「我是退休後才正式出版,退休前則已創作,開始時只為參加比賽而已。」

早前他應邀來港主持講座,即席跟讀者分享平常與子女親子作畫的方式,就算簡單一張紙,以組合形式拼湊已可成另一圖畫:先畫不同蔬菜的一角,再組合成一個卡通人物──不是要求畫得好,而是簡單的繪畫遊戲,都可以刺激思考。

台灣小孩有主見

去年他曾到訪本地小學主持工作坊,對貼在牆壁的畫作印象難忘。「台灣的小孩思考比較活潑,有自己的主張,會表達自己的意見;香港的孩子太守規矩,說話前會舉手……我跟太太都是美術老師,看到他們的畫也嚇了一跳:每個小孩子畫的東西都一樣。我們感到難過,是因為那沒有創意。在台灣,老師需要對孩子有引導,令他們的才能、創意、活潑的想法能表達出來。」他補充,在學校碰過來自台灣的學生,來港兩年終決定回台灣:「他父母說,受不了香港的教育。」

那麼台灣的小孩看甚麼?他說個別差異很大,有人早已看古典小說,有些愛漫畫:「程度各不同,不過最後大家都可以讀得懂《三國演義》的情節……我不會勉強小孩讀甚麼,畢竟每人的個性、能力都不同,最重要是他們都愛讀喜歡的書。」

撰文、攝影:羅惠儀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李明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