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把遊戲融入生活 學習面對輸贏

發佈時間: 2016/07/27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家長遊戲培訓專家余啟賢(薯仔爸爸),主張父母把遊戲融入生活。育有一對囝囝的他,不會貼身陪伴做功課,只希望孩子生活常有留白空間,並能自行決定自己的事,過一個快樂童年。

薯仔爸爸建議家長利用塞車或等候上興趣班的時間與孩子創作遊戲,例如去公園玩,小朋友想加入群體中,但既怕輸又要玩。薯爸謂他會問孩子:「你真的要玩?要接受別人不跟你那套,也可能會輸,想一想是否真的要去?」他解說只要讓他們理智思考,加入集體遊戲時效果已很不同。

他平時會以捉棋教一對囝囝面對輸贏,因修讀遊戲理論,當看到兒子不認輸而大哭,他覺得很平常,並會去擁抱孩子。「孩子遊戲等同大人返工,當出盡法寶和力氣也不成功,一定很傷心難過;故我不會用:勝敗乃兵家常事、唔好喊、這是遊戲一場等說話去安慰小朋友,因為那的確是小傷口。」

每天玩一小時

薯爸讀心理學出身,也有進修各類遊戲和正向親子管教課程,他強調玩等同教育,重要性不應次於返學。「我會讓孩子一天玩一小時。小童群益會最近也做了一個關於快樂的研究,指出孩子感到快樂的事,是可以做喜歡的事,但現今社會環境,小朋友很少有機會這樣。返學和上興趣班都有框架,而只有在遊戲世界裏,才是自己決定如何做。」

這天兩兄弟如常在家玩,每個遊戲平均15分鐘便改變玩法。「小朋友若平時夠時間玩,絕少一有得玩便如同放監,情緒失控。男仔每天應要享受兩種快餐式的小遊戲,例如扮煮飯仔、在走廊碌生果、用廁紙盒隔住踢拖鞋,或是捉棋,道具都很簡單,也方便他們收拾。」

撰文:胡麗珊

攝影:陳偉能

編輯:余敏、魏雋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