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微創手術 同時性切除大腸癌肝轉移腫瘤

發佈時間: 2025/05/09

機械臂微創手術 同時性切除大腸癌肝轉移腫瘤

大腸癌是本港第三大常見癌症,每年新增個案超過5,000宗,當中約15%至20%的患者確診時已出現轉移情況,常見轉移部位包括肝臟及肺部。現時可利用機械臂輔助進行同時性微創大腸及肝臟腫瘤切除手術,讓病人更快展開化療等後續治療。

大腸癌手術可採用傳統開放式或微創方式進行,開放式手術需較大切口、復原時間長,而微創手術只需數個細小切口,醫生便可置入內視鏡及儀器以進行手術,手術期間出血量較少,可加快康復進程,並降低術後感染等併發症風險。

近年機械臂技術發展迅速,操作較以往靈活,最多可轉動270度,其多角度旋轉的設計,模仿人體手腕的動作,讓醫生在狹窄空間內完成縫合程序。目前部分外科手術,例如直腸癌、小腸氣、甲狀腺手術等,已廣泛使用機械臂輔助進行。

以治療直腸癌為例,尤其男性盆腔較狹窄,若病人肥胖或直腸腫瘤體積較大,又或者其曾進行電療或化療,相關組織會較腫脹,都可能會影響視野,增加手術難度。機械臂系統配備三維立體鏡頭,可提供穩定的高清影像及放大的視野,協助醫生準確辨認神經線與血管等結構,並免除人手震顫情況,提高手術安全性。此外,機械臂可進行多象限手術(multi-quadrant surgery),即是醫生在單一手術過程中,可同時處理人體腹部或多個區域(象限)的病變,例如同時性肝腸腫瘤切除手術。

有研究指出,與腹腔鏡手術相比,應用機械臂手術切除肝腫瘤,可降低術中轉為開放式手術的機率,進一步減少術後疼痛、加快病人恢復。

以往治療肝轉移的大腸癌,視乎病人情況及腫瘤位置等,醫生一般會建議分階段切除肝臟及大腸腫瘤,通常均為開放式手術,手術後安排化療。隨着機械臂手術進步,現時部分轉移性大腸癌患者若符合手術條件,例如腫瘤大小、術前評估體質及肝功能等,也可接受嶄新的機械臂手術, 一次性將大腸及轉移的腫瘤切除,既縮短病人住院的時間、減少失血和傷口感染的風險,更可減低手術對後續化療療程的干擾。

機械臂技術日趨成熟,預料未來能協助醫生完成更高難度、更複雜的手術,令更多病人受惠。

(本欄隔星期五刊登)

撰文: 梁力恆醫生 港怡醫院外科顧問醫生
欄名: 醫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