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乃萱
羅乃萱

AI 你好!

發佈時間: 2025/03/18

AI 你好!

像咱們這把年紀的人,對AI總是欲拒還迎。
拒,是因為發展得太快,害怕追不上。
迎,是因為時代不斷在進步,不認識就生怕落後。也因為這樣,最近買了一本有關AI的書(叫「AI如何重塑教育」)細讀,學習怎樣做一個「快樂的使用者」。

原來,自從ChatGPT面世,我們就進入一個「電腦會說人話」的時代。也就是說,我們問電腦甚麼,它都懂得回應。但問題在於:它是否無所不答?無所不知?而給我們的答案又是否準確?

原來,AI也不是這樣神通廣大,無所不知嗎?不!「網路上沒人問過的問題,AI就不懂回應」,又或者回應得並不詳盡。這本書鼓勵我們,要當一個AI精明的使用者,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要有好奇心不斷學習,想學比專業知識更加重要。現在職場看重的,不只是學位獎狀,更重要的是看那個人是否願意自主不斷學習,找到新的看法想法出路,比拿甚麼獎都重要。

要學以致用。以前的教育,所學的那些如甚麼微積分之類,很多是在生活現場用不著的,但現在從生活中找出問題再去尋找答案,卻是另一回事。如先問AI去深圳的車有多少班跟時間,AI能回應。但如果問它:「那我今天該坐哪一班車去?」因為它不知道你的日程,是無法回應的,還是需要我們個人來決定,這就是AI的好處與限制。

不再強求「標準答案」。這我絕對贊成,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可能,想法,答案再不是只有一個。這也說明了在學校考一百分的孩子,未必能應付現實世界的挑戰。

動手做與體驗比在課室學習更重要。學校只是提供資訊,但在真實場景學習(如怎樣抓螃蟹)又是截然不同的事,而且臨場經驗會比紙上談「學」記憶深刻多了。

不再個人獨大,要講求協作。這就是學校都推行「專題式學習」的原因。就算在學校名列前茅,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能與人合作的話,在這個AI時代肯定「必輸」。因為「專題式學習讓學生一步一步發掘好奇心與熱情,培養動手做,『做了再算』的態度,更可以跨領域結合知識。」

說真的,無論我們是否願意,AI都已經「殺到埋身」。與其慌張逃避,還不如張開雙手歡迎,說聲:「AI,你好!」

(本欄逢星期二刊登)

歡迎讀者聯繫:羅乃萱專頁

撰文: 羅乃萱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資深親子及婦女教育工作者。
欄名: 恩愛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