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乃萱
羅乃萱

停頓有時

發佈時間: 2024/12/17

停頓有時

每逢星期一,你會否有一種倦怠的感覺,不想上班又不能不上?韓國對這類倦怠的上班族做了一個調查,發覺30世代的比例高達75.3%,發覺千禧世代是最容易經歷倦怠的群體,並稱之為「烤吐司症候群」。因為他們承受著來自家庭、社會的高期望,還有內心的自我要求,帶來的是持續的生活壓力與無奈感,讓人疲於奔命,就如一塊「微微烤焦的多士」班,看似無害但其實充滿「內傷」。

說真的,這種徵象我們又何嘗沒有呢?有人說,這是介乎拼命向前(可能是盲目跟從、身不由己)與無奈被迫停頓(因為失業,或家人自己患病被迫要從職場退下)之間的狀態。

所以,生活當中應該要有停頓。就是讓自己知道,為何而做?為誰而做?為何今天有這樣的經歷?甚至今天見到的人,又可以跟我建立怎樣的關係……
從這些自問與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時間安排、人生方向等,自然會看到在這些不同層面上,我們花最多的心力與時間在哪些地方。

但這種的審視反思,需要每天停頓下來想想才行。對我來說,就是每天早上大概有十五分鐘,看看未來幾天的行事曆,有哪些需要刪減的,有哪些上心的人必定要約的,怎樣安排我每個星期的體能訓練乒乓還有打保齡球的零碎時間。

當然,我也會在一兩個月中間,抽點時間來自問:到底,我要選擇怎樣的工作?要經營怎樣的人生與婚姻家庭?怎樣安排人生下半場?要跟誰繼續做朋友?別小看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人生的大哉問,讓我們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進。

對夫妻而言,二人同時有個人的ME TIME與反省時間,就能安排出來二人世界的時間。像我今天寫這篇稿,就是跟老公在西貢酒店Staycation抽了點時間出來寫的。

所謂「忙碌」,其實是疏於自省的藉口。要評估我們是否「有時間」,通常取決於事情的優先次序,是否樂在其中,或帶來鼓勵振奮……如果我們「想」做的事情,「想」見的人,就算多忙也擠得出時間呢!

當我們懂得擁抱停頓,讓忙碌生活的步伐稍慢暫停,自然會發覺,我們是「有時間」,絕對可以忙裡偷閒的。

{{hket:inline-image name="f8cbc0fc-55a2-4929-b31b-316c1b6b5c8f.jpg"}}{{/hket:inline-image}}

(作者提供圖片)

(本欄逢星期二刊登)

歡迎讀者聯繫:羅乃萱專頁

撰文: 羅乃萱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資深親子及婦女教育工作者。
欄名: 恩愛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