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新手媽媽易患「媽媽手」 中醫教5大方法有效預防及改善

發佈時間: 2024/10/29

媽媽手|新手媽媽易患「媽媽手」 中醫教5大方法有效預防及改善

在香港,新媽媽們常常面對一種名為「媽媽手」的手腕疾病,專業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De Quervain syndrome)。這種狀況主要發生在手腕的肌腱部分,因重複動作導致肌腱滑膜發炎並且變得狹窄,尤其在持續摟抱和抱起嬰兒時更為明顯,為很多媽媽的日常生活帶來困擾。本文將介紹此症狀的特點、治療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疼痛紓緩方法。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更年期性事不合傷夫妻情? 醫生拆解治療迷思+6招提升親密感

{{hket:ul-video id="11290"}}{{/hket:ul-video}}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媽媽手)是什麼?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是指手腕的肌腱由於外部重複壓力或不當使用導致狹窄和發炎的一種狀態。這種情況常見於需要頻繁進行抱持、握取等手部細微動作的新媽媽。其主要症狀包括手腕基底部、拇指附近及前臂部分區域內疼痛及腫脹,活動受到限制,一般使用手部動作,如:轉動拇指和握住物品時會感到痛楚加重。症狀如果不加以處理,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惡化。

中醫和針灸治療

中醫認為「媽媽手」的形成是由於肝腎虛弱、筋骨經絡不通或外感風寒濕邪所致。治療原則以滋補肝腎,舒筋活絡,袪風除濕散寒為主。

1.針灸治療

針灸能有助改善症狀,針對手腕、拇指及前臂的相關穴位,可有效疏通手部經絡,改善氣血流通,減輕疼痛和炎症,促進肌腱修復。

2.中藥治療及中藥外敷

根據體質和症狀,中醫師可處方具有滋腎養肝、強筋健骨、通經活絡或袪風除濕散寒的藥物。可配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能的中藥外用膏藥,直接作用於患處以減輕炎症及疼痛症狀。

3.推拿和理療

中醫的推拿理療也是治療「媽媽手」的常用手法。通過專業的推拿手法,促進局部血液流通,疏通經絡,緩解肌腱炎症,增加手活活動度及促進康復。

日常預防和自我照護

  • 熱敷:每天使用熱水袋或暖墊在疼痛區域熱敷15至20分鐘,有助於緩解疼痛和促進血液循環。
  • 休息和伸展:在照顧嬰兒的間隙,給手腕適當休息,同時做些輕微的手腕運動來鬆弛肌腱。避免過度使用手腕和拇指,特別是重複性的握抱動作。
  • 手腕支撐:佩戴手腕托可以在日常活動中減少手腕的負擔,防止症狀加劇。
  • 改變抱嬰姿勢:避免長時間同一姿勢操作,學習使用嬰兒背帶或護腕以減輕手腕壓力。調整嬰兒的餵養位置,盡量減少對手腕的壓力。
  • 尋求家人的幫助:平衡家庭生活與育兒的壓力,必要時尋求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分擔照顧嬰兒的負擔,避免過度疲勞。

透過適當的中醫治療、日常疼痛管理和生活方式調整,「媽媽手」的症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在實施任何治療計劃前,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

{{hket:inline-image name="01.jpeg"}}{{/hket:inline-image}}

撰文:周庭譽 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中醫學深造文憑(疼痛學)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