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梓靈
鄭梓靈

「期望」與「了解」之間的差距

發佈時間: 2024/07/02

「期望」與「了解」之間的差距

你會期望另一半為自己出頭到哪個程度?

話說有位女子有次去看電影,她排隊買票時被人插隊了,但對方是個大漢,她招丈夫走過來,丈夫卻似乎沒看到,只低頭刷手機,等排完隊了,她走過去問丈夫:「你看到剛才那人插隊嗎?」不問還好,原來丈夫是知道的,「我看到了。」「那你為什麼不過來罵他啊?」「就算我罵他,他也一定會爭辯,到頭來只是擾攘一場,電影也看不成了。」

「你真是個懦夫!」妻子重重地罵了丈夫一句,丈夫只是說:「你不是第一天認識我了。」
妻子向親人抱怨這事時,反而被說:「是你不了解他而已。」

我反思「期望」與「了解」之間的差距。她以為他會大義凜然地教訓插隊者,是出於英雄式的幻想。當失望了,用上很重的說法去責備對方,自己並不發現是攻擊,這種不經思索的反噬最為破壞關係。

當我們真正了解一個人時,就不會常常有那麼大的失望。我們會明白一個人有優點也有缺點,互為表裡──她的丈夫是個學者型,很能預視紛爭的結果,如果落得動手動腳更自覺沒勝算,不如相安無事看完電影更重要,所以才會迴避,但是他教書站在幾百人前毫不怯場,備課用心令課堂充滿趣味,這方面常常讓她很自豪,可見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地方勇敢或懦弱,一旦了解了,幻想就不會往不切實際的方向展開。

到下一次,丈夫被人插隊了,倒是他猛向妻子打眼色,叫她過來,她也果然看不過眼,把插隊的人罵走了。他知道她會看不過眼,也知道她沉不住氣,一定會據理力爭的,這不就是「了解」嗎?我們在他人身上幻想的事情,也許自己才是做得最好的一位!

(本欄逢星期二刊登)

撰文: 鄭梓靈 暢銷書作家
欄名: 逆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