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岳博士
林建岳博士

設大灣區自貿區 深化融合增強動能

發佈時間: 2024/06/21

設大灣區自貿區 深化融合增強動能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五周年。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主席明確要求,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適逢五周年此關鍵時刻,為了進一步深化大灣區融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經民聯建議中央支持研究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將廣東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適用範圍,由現時的南沙、前海、橫琴三個片區,拓寬至粵港澳三地,以消除現存的投資和貿易壁壘,實現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我同經民聯政協委員黨友已為此遞交聯名提案。早前我們完成了具體的研究報告,建議以金融、創科、人才、貿易、法律、人流、通關等七方面作為重點,推行新型開放政策,逐步構建大灣區自貿區的市場體制。

我們建議以「前海金融30條」為基礎,實施大灣區金融機構牌照和資格「單一通行證」制度,支持香港金融機構進駐大灣區城市設立運營中心,鼓勵更多大灣區優質企業在港上市融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為大灣區發展提供充足金融資源。此外,我們還建議實行最開放的貿易政策,制定最短、最少、更開放的負面清單,特別是進一步放開金融、通訊、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的限制,降低香港業界在區內市場的准入門檻,讓香港企業享受國民待遇。而在創科方面,建議以河套合作區為平台,打通大灣區國際創科合作通道,並探討在北部都會區成立「國家實驗室」,支持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

人員便利流動是構建大灣區自貿區的必要條件,而稅務優惠政策更是吸引人才的關鍵。我們認為應該將區內各地的稅務優惠整合為統一的優惠政策,擴大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涵蓋範圍,設立「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打造全球一流人才嚮往的集聚地。此外,要想法設法進一步縮減通關時間及程序,譬如盡量減少人員往來限制、逐步推行24小時通關、全面實施「一地兩檢」等等,徹底打通大灣區的人流物流。

大灣區內存在「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這既是大灣區的優勢,但亦為深度融合帶來不少機制方面的障礙。經民聯提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合作區」,就是希望進一步消除粵港澳三地貿易壁壘,實現貨物、服務、資金、人員、信息等市場要素自由便利流動,突破大灣區經貿合作瓶頸,進一步提升廣東對外開放水平,同時加大對港澳支持力度,為港澳帶來更多發展動能,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作者提供圖片)

(本欄每月第三個周五刊登)

撰文: 林建岳博士 麗新集團主席,為推動工商及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欄名: 建言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