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通常在兒童時期開始,但也可能會在成年期間發生和發展(成年近視/ Adult-onset myopia)。
研究發現(COMET cohort),超過50%的兒童受測者在15歲時近視仍有加深,近25%在18歲時仍會發展近視,有10%在21歲時近視仍有加深情況。另外亦有研究發現,在20多歲的成年受測者中,約20%的近視發展可高達-1D(俗稱100度近視)。當中20至25歲:約50%有至少-0.75D的增幅(增加了75度近視);35-40 歲:約25%也增加至少-0.75D。換言之,儘管四分之三的成年人的近視情況已在18歲時穩定下來,但仍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會在成年後發展近視。
現今數據已經證實,近視在年輕成年人口中是可以惡化。雖然成人近視加深的主要原因尚不清楚,但成年近視發病的高危因素已知道,主要與東亞種族、女性、父母近視和戶外活動時間少等有關。近視程度越高,其相關眼疾和併發症風險也越大,因此該年齡層必須要近視防控,也應持續治療。
在過去三年中,成年人使用電子產品和在室內工作的時間有所增加。我們知道,周邊視覺環境(Visual environment)在近視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新冠疫情的兩年間,大約30%的年輕人的近視發展超過-0.75 D。在此期間,電子產品的使用、線上教育和在室內度日的時間也有所增加。我們開始了解到,成年人也面臨近視發展的風險。目前為止,關於成人近視控制方案的研究有限。現今的成年人也應該對近視防控有所認識,盡可能減緩近視發展。有需要的朋友可多與眼科醫生溝通,認識近視防控的策略及豁除其他近視度數增加的原因。
www.facebook.com/dryippuipui
-
車禍受傷|天團偶像成員曾遇車禍 大腿打7根鋼釘被判定殘疾人士 隱瞞19年:不想承認生病 |
|
-
有色潤唇膏推薦|《LDK》13款有色潤唇膏大比拼 4款A+保濕力強妝感自然紅潤 |
|
-
Healthy Life|賀年糕點恐暗藏肥胖陷阱 營養師教整健康低脂蘿蔔糕 |
|
-
桃園機場車禍|桃園機場的士自炒撞壆 香港女乘客疑未扣安全帶重創腦出血入ICU |
|
-
逆轉三高|35歲男嚴重三高險截肢 吃1種通血管食物3個月減22磅逆轉三高【附降三高飲食+生活建議一覽】 |
|
-
遊泰注意|00後男模被「賣豬仔」泰緬邊境失聯獲救 右拇指發黑疑遭拔甲虐待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為甚麼癌症病人出現紅膜炎或葡萄膜炎時需要特別注意?
|
-
暑假到了,好想去玩笨豬跳、潛水和登山,有甚麼眼疾風險?
|
成年後近視仍會增加,是否正常?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專欄 - D240208
成年後近視仍會增加,是否正常?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專欄
近視通常在兒童時期開始,但也可能會在成年期間發生和發展(成年近視/ Adult-onset myopia)。研究發現(COMET cohort),超過50%的兒童受測者在15歲時近視仍有加深,近25%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3703483%2F%E6%88%90%E5%B9%B4%E5%BE%8C%E8%BF%91%E8%A6%96%E4%BB%8D%E6%9C%83%E5%A2%9E%E5%8A%A0%EF%BC%8C%E6%98%AF%E5%90%A6%E6%AD%A3%E5%B8%B8%EF%BC%9F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3703483/成年後近視仍會增加,是否正常?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700000/3703483/og1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700000/3703483/
生活副刊
專欄
514
3703483
503
503007035
生活副刊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60d4dd6a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65d9d0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7a7718c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3bac8ba
健康,成年近視,近視防控,電子產品,室內工作,新冠疫情